核心素养是啥,听大光华老师们精彩答卷
威海大光华国际学校小学部推进育人模式转型的探索与实践
2016年05月05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本报记者 陈乃彰 通讯员 钟静 于青
  2010年9月,威海大光华国际学校小学部初创时招生不足80人;2015年9月,800多名小学生在这里快乐追寻梦想。从初期四处招生到现在优质生源纷纷主动上门,短短5年,这所地处“蓝色休闲之都世界宜居城市”威海市的民办学校何以发生如此惊人的变化?何以赢得社会的高度认可?
  追随着“知识核心时代”走向“核心素养时代”的教育转型步伐,大光华小学部始终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导向,紧扣“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两大关键,用核心素养这个支点撬动课程与教材改革、教学模式创新等关键教育活动,克服学科知识本位与教学中的短视行为,引导教师从关注专业知识、学业成就转向关注育人、关注素养,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
思路决定出路 观念决定行动
  “让每个学生都能享受到赢得未来的教育”,是威海大光华的至高追求。遵循让课程更丰富、学生更具选择性、育人效能更凸显的思路,威海大光华小学部以国家课程为基础,以国际课程为参照,将中西方课程教材融会贯通,发力构建起三大互促共融的课程板块:文化特色课程,即国家课程标准规定的必修课程+促进个性化发展的校本课程。其中,校本课程又分必修和选修,必修课程为游泳、乒乓球、陶笛,选修课程为乐器、声乐、健体、绘画、文学、创意思维、手工艺术、语言、自然探索等九大类20余门;生活特色课程,是基于培养学生自理自立能力而开设的;人生导航课程,则是基于完善人格而开设的。
  从课程功能的角度,这一课程结构涵盖了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彰显了学校“面向全体 因材施教 人人成功 追求卓越”的办学理念,既落实了国家规定的基础性课程,又超越了教材;既遵循了儿童在基础教育阶段的普遍认知特点,又体现了“大光华烙印”及儿童的个性化拓展。
  为保障课程有效实施,威海大光华建立了契约制教师聘用方式,吸纳全国十佳优秀班主任、特级教师于青,特级教师、齐鲁名师钟静,师德标兵张伟杰等一批优秀公办教师到校任教;面向社会招聘顶尖专业兼职教师,以及20余名美国国际语言组织认证的美国英语教师……能进能出、竞争择优的活力用人机制为课程实施提供了保障。
立足生本课堂 重构教学生态
  落实核心素养的基本载体是课程,主渠道是课堂,最根本的则是教师教的方式和学生学的方式的转变。基于这一认识,威海大光华把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落在学科核心素养,注重把握知识本质、创设教学情境、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在掌握所学知识技能的同时,感悟知识的本质,提升思维和积累实践经验,形成和发展核心素养。这一探索从其数学、英语和语文教学中便可见一斑。
在快乐游戏和实践操作中
培养数学思维

  在应试教育的影响和传统教学思想的禁锢下,传统的数学教学更多地关注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解题能力的提高,追求的是孩子在考试中取得的分数,而忽视给予学生探索的机会,忽略了科学的思维方法和良好的思维品质的培养,尤其在小学阶段,忽视学生数学逻辑思维的构建。
  2012始,连续三年,威海大光华小学部选派骨干教师赴美国、澳大利亚、中国台湾等地学习蒙氏教育,创编了独特的数学教材,内容涵盖数学故事、数学学具操作及数学游戏三方面,引领学生主动实践操作、探究、体验、感悟,很好地解决了数学的抽象性和儿童思维具体形象性之间的矛盾。比如,七巧板、魔方、24点游戏、数独游戏、九连环、华容道等数学游戏,将儿童数学思维训练的过程与其所熟悉的自然和社会常识相结合,涵盖了观察力、判断能力、分析能力、概括能力、推理能力、空间知觉、想象力、创造力、记忆力培养,使学生可以自己动手操作练习,享受在游戏中学习的乐趣。
  操作化、游戏化、生活化、自然化的数学思维训练,让孩子们喜欢上了学数学,成绩的提升显而易见:2015年,11名学生在IYMC国际青少年数学竞赛(中国区)选拔赛分获一、二等奖,100多位学生成功进入国少赛复赛。2016年的青少赛中,多名学生在与全国1000多名选手PK中分获金、银、铜牌,成为威海市取得奖牌数最多的学校。
在浸泡式英语学习中
发展四个维度的素养

  传统的英语教学聚焦在对学生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的培养上,而基于核心素养培育的英语教学则要在教学中同时关注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品格和学习能力四个维度的素养。
  威海大光华联手美国国际语言组织(英文缩写ILP),聘请20多位美籍外教,推行浸泡式英语学习——ILP教育专家精心设计了六种情景课堂:厨房、商店、手工、游戏、戏剧、体育,学生每天2个小时融入这种生活化、情趣化的场景中学习英语,教学上、交流中用的都是纯正的英文,既增强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又提高了英语教学效率。
  结合愚人节、复活节、万圣节、感恩节、圣诞节等西方传统节日,创设真实的节日氛围,引领学生置身其中学习运用英语——画彩蛋,体验勇闯鬼屋游戏,参加化妆舞会,制作“火鸡”等;开展实景英语教学——我和外教逛超市、看车展、摘水果、K歌,外教教我吃西餐,外教带我去春游,我给外教当导游,我带外教回家包饺子……多彩的实践活动既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使用英语交流,又让其了解到中西文化的差异,提高了跨文化交际的意识。
  ILP浸泡式英语教学法为学生学习和使用外语提供了丰富生动的语言环境,学生们充分感受浸泡式英语教学法的快乐,自然地学会了用英语思维、用英语学习、用英语交流,克服了“哑巴英语”和“应试英语”的弊端。在第三届全国校园英语短剧总决赛中,大光华的学生创编表演的《汤姆·索亚历险记》名列第四。在威海市环翠区英语检测中,学生听力优秀率达100%,笔试成绩平均分98分,远超其他学校。
在拓宽语文教育渠道中
涵养心灵

  传统的语文课一般只讲语文能力,比如听说读写能力,而威海大光华在语文基本能力培养的过程中,注重优秀文化对学生的熏陶,注重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以及道德修养、审美情趣的提升等。
  在小学部特级教师、齐鲁名师钟静副校长创建的“钟静工作室”引领下,教师们大胆拓宽语文教育渠道,精心设计并开展别开生面的语文实践活动,推动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口语交际教学有机结合、相互促进。
  语文教材向中外经典开放。每天早晨7:30—8:00,校园里总会传来朗朗的诵读声,这是学生在有计划地诵读《日有所诵》《弟子规》《大学》《中庸》《论语》等国学经典;晚上7:00—7:40,学生们沉浸于书海,阅读从一年级的绘本到中高年级的中外名著……常态化、系统化的阅读使学生五年级毕业时每人至少能读够100本课外书。
  开展阅读考级与读书汇报展示活动,通过抢答、必答、现场答辩、我是演讲家、古诗词朗诵等精彩活动,检验学生的读书质量,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和综合素养。
  在高质高效阅读的基础上,教师们深度挖掘教材,找准读写结合点,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练笔:一年级创编小诗、二年级写绘本、三年级写故事、四年级写体验作文、五年级写实用性文章。学生们在兴趣中学写作、爱写作、会写作,二年级的学生即能洋洋洒洒地写出2000多字。
  在这样的语文学习模式下,学生们在潜移默化中传承了中华文化,提升了欣赏品位、审美情趣和文化修养,涵养了美好人格,享受到学习语文的美好,体验到精神的成长。
在多元特色课程中催绽多彩个性
  遵循“人人参与、自主选择”的原则,威海大光华开设了九大类20多门校本课程:钢琴、古筝、二胡、声乐、舞蹈、绘画、书法、跆拳道、轮滑、机器人、动植物观察、击剑、广播主持、创意绘画……丰富的课程内容满足了学生个性发展需求。
  学校还吸纳家长资源,开设家长讲坛,组织家长发挥特长,入校授课,拓展学生视野。
  学生们还自行创建了各种特色社团:小叮咚校报编辑协会、童眼看世界摄影协会、童心飞扬作文协会、追赶世界乒乓协会、小牛篮球协会、小舞鞋舞蹈协会、爱生命养殖协会、爱威海地质协会……在社团活动中,学生们充分释放个性,自主选择、自主管理、自主探究、自主发展,陶冶了性情,融洽了同学情谊。
  国家课程标准规定的必修课程+促进个性发展的校本课程,大大拓展了“教室”的疆界,重新定义了学习的方式与内涵,孩子自主学习和个性化发展的权利得到充分尊重,自主进行“火山爆发”实验,在校园花圃中观察研究“蝴蝶”生成的过程,自己设计、编创舞台剧……通过主动的探索、发现和体验,学会探究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增强思考力和创造力,未来成长空间更加广阔。
立足养成教育 重构良好习惯
  穿衣叠被、洗脸刷牙、整理书包、收拾行李……在生活技能展示现场,学生们动作快速有序,赢得了家长的阵阵掌声。作为一所寄宿制学校,习惯养成教育是大光华国际学校小学部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抓手,学校坚持从小事引导,从细节入手,规范学生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和文明礼仪习惯,为其文明生活、幸福成长奠定基础。
  生活习惯从细微处抓起——系鞋带、系红领巾、梳辫子、洗晒袜子、折衣服、叠被子、整理书包……成为孩子们的必修课。每天晨练一千米、每天阳光运动一小时,每月参与“绿色校园健身”活动:跳绳、踢毽子、抖呼啦圈、踢足球……强身健体成为学生的自觉追求。
  学习习惯从每日行为规范抓起——课前预习,准备好学习用品;上课坐姿端正,书写时握笔姿势正确,专心听讲,积极思考,勇于提问,积极回答;作业书写规范,纸面清洁,不边做边玩……良好的习惯提高了学习效率。
  文明礼仪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出台《大光华小学部学生文明礼仪规范要求》,从坐、立、行到就餐、接听电话等设定近、小、细、实的行为目标,引领学生主动践行基本的言谈举止等个人礼仪,以及家庭、校园、公共场所等社会生活领域的交往礼仪。
  以评价促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每月举办写字、思维训练、朗读、整理内务等专项考核,每月评选自立、卫生、写字等好习惯小明星,每学期举行爱满光华礼乐展示,有效调动学生自我规范的积极性、持久性。
立足道德实践 重构健全人格
  育人先育德,成才先成人。立足培养学生的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大光华小学部坚持从小学生身边的事做起,广泛开展道德教育和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快乐生活,健康成长。
  推行理想信念教育,夯实学生成长的精神支柱。组织学生参加“知脚下看天下·重走甲午古战场”“向国旗敬礼”、中华经典诵读等活动,开设《农历的天空下》系列传统节日文化校本课程……让核心价值观的种子和中华民族文化基因在孩子心中生根发芽。
  推行感恩教育,引领学生树立感恩意识。把“感恩行动”纳入常规作业,引导学生帮父母洗头、洗脚、倒水、捏背、洗菜等;举办“我的护蛋之旅”主题实践活动,让学生把鸡蛋当成儿子、女儿,给他们穿衣、洗澡、陪睡,24小时贴身守护,以此让学生体验父母的付出,培养其责任心;举办《我与同学互换家庭》活动,到一个完全陌生的家庭生活一天,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拓宽他们的心理舒适区,更为了提升每个家庭的亲子教育艺术,增进现代家庭父母和孩子们之间的相互理解和沟通…… 学生在体验感悟中懂得了父母的不易、老师的辛苦、同学间的友爱,知恩于心、报恩于行。
  推行志愿服务,引领学生在传递温暖中奉献社会。开展爱心义卖,联手长城爱心公益站,帮助弱势群体;走进福利院、敬老院、社区慰问老人;开展爱自然、爱生命植树活动……传承“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
  推行拓展训练,引领学生磨砺意志,加强团队合作。“生命绽放——意志训练营”“极限挑战”等拓展训练,既增强了学生勇于攻坚克难的信心与勇气,也增进了学生的沟通、协作能力。
  推行励志教育,引导学生自强不息。威海大光华学生上官熙沐2岁时父母离异,5岁时父亲突发心梗离世,9岁时相依为命的奶奶又患上了脑梗塞。烧水、做饭、煎药、泡脚、打针全落在他一个人身上。他的孝心、坚强、自立感动了社会。2015年被威海市环翠区政府授予“美德少年”称号。中央电视台“寻找最美孝心少年”栏目组和山东电视台“走基层”栏目组以及全国各大新闻媒体先后报道了他的事迹。上官熙沐为当代独生子女树立了楷模,激励其它学生见贤思齐。
  推行心理辅导,引领学生树立阳光心态。每班均设有国家级心理辅导教师,经常以《玩出来的尊重》等生动课例,引导学生学会尊重、宽容、担当、诚信、快乐……学生也可写下困惑或烦恼投入“常乐乐信箱”,教师给予一对一的情感交流和心理援助。
  推行多元评价,引领学生自信成长。校园百项吉尼斯引领学生“挑战自我、超越自我、找到自信、享受快乐”,目前学生已创造一千多项个人和团体纪录;一年一度的汇报展示会则展示了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成长……多元评价集品德修养、课堂表现、实践探究、特长发展、学业成绩等于一体,让每个学生都能看到自己闪光的一面,催生了自信,激发了潜力。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