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人士”谈经济,“纠偏”意味浓
2016年05月10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余丰慧

  5月9日的《人民日报》刊登了《开局首季问大势》一文,也即权威人士谈当前中国经济。通读这篇文章后,笔者感觉,这是在中国经济又一个关键时期从高层发出的权威声音。
  目前,中国经济又面临一些严峻考验。一方面经济放缓压力增大,另一方面去库存、去杠杆、去产能、降风险非常迫切。同时,正在面临用什么应对经济下行,又该如何降风险的大争论。比如用加杠杆手段来去库存能否行得通,目前争议性很大,甚至出现一些思想混乱状况。在这个关键时刻,权威人士谈经济的内容几乎回答了所有问题,而且澄清和理顺了混乱的思想状况,给人一种“纠偏”的感觉,让人明白什么才是中国经济应该走的路子。
  比如,大家都在为一季度经济“开门红”兴奋不已时,权威人士却说:经济运行的固有矛盾没缓解,一些新问题也超出预期。因此,很难用“开门红”“小阳春”等简单的概念加以描述。综合判断,我国经济运行不可能是U形,更不可能是V形,而是L形的走势。这个L形是一个阶段,不是一两年能过去的。又比如,在谈到高杠杆时,权威人士异常清醒:“树不能长到天上,高杠杆必然带来高风险,控制不好就会引发系统性金融危机,导致经济负增长,甚至让老百姓储蓄泡汤,那就要命了。”联系到去年股市高杠杆泛滥,最终导致的投资者财富泡汤,权威人士的提醒很有针对性。
  此外,给笔者留下最深刻印象的还是权威人士关于股市、汇市、楼市与经济增长关系的阐述。权威人士说,股市、汇市、楼市的政策取向,回归到各自的功能定位,尊重各自的发展规律,不能简单作为保增长的手段。对于中国股市来说,一定要及时“纠偏”,尊重股市自身规律,恢复市场融资功能,加强发行、退市、交易等基础性制度建设,尽快推出发行注册制等。切实加强市场监管,提高信息披露质量,严厉打击内幕交易、股价操纵等行为。监管重点在这里,而不在保指数上。特别是把股市包括拉指数作为保增长手段荒唐到了极点。
  权威人士的谈话透露出决策层已经发现“偏差”,并着力于纠偏。以股市为例,国家队等有形之手,绝不能被指数绑架。对于监管部门来说,指数的涨跌都是一样的,监管的功能是扫清妨害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障碍,而不是使自己成为障碍,否则的话,干预市场的后果必然是扭曲市场。(作者为财经专栏作家)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