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不上的门
2016年05月27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蒋 硕
(婚姻心理咨询师、“青未了·心理咨询工作室”专家顾问团成员)
  某天,竹子看到台湾艺人指责大陆人“上厕所不关门”,便讲给老婆听。老婆开着门坐在马桶上玩手机,笑嘻嘻不理竹子的话。
  竹子一结婚就发现老婆“不关门”,那时以为生活习惯不同可以磨合,直到老婆怀孕,岳母搬来照顾,才发现没那么简单。岳母也不关门,还不许竹子关:“一家人防着谁?”常常,竹子对着电脑,岳母忽现身后,打量屏幕上的文稿、对话框、游戏或电影;放在床上的内衣内裤,不知何时全被岳母收进抽屉;岳母洗澡,叫老婆进去调水;竹子洗澡——他可是锁了门的——岳母敲着门说“你打沐浴液的时候还哗哗放水啊”……竹子和老婆聊天,岳母插话,竹子穿衣打扮,岳母评头论足,竹子和老婆进了房,岳母跟来叮嘱孕期性生活注意事项,就连竹子的工作与人际关系,也被岳母热心建议。老婆对此并不反感,她们都把“私隐”等同于“不爱”,认为只有“无私开放”才是爱。
  职场或社交中也不乏这样的人,他们或热衷窥探,或横加干涉,或不顾别人感受地自我暴露,或对别人所做所想给出自以为是的阐释。这些态度与行为,统称为“过界”或“缺乏边界感”,是心理幼稚的表现。幼稚包含两种意味:其一,缺乏尊重与了解他人的能力,认为别人“和自己一样”;其二,相信只要尽量抓取他人信息、进入他人领域,就能获得利益(除了物质利益,也包括伴侣忠诚、家庭稳定等非物质利益)。这既幼稚又自私,在这样的心理基础上,何谈“爱”呢?
  过界者的幼稚与自私,还表现为对责任的妄谈和“非黑即白”的绝对化谬误。他们常有这样的论调:“我什么都跟你说了,你也得替我考虑。”“我不都是为你好吗?”“对我藏着掖着,不和我一伙,就是我的敌人!”这些人视侵扰为正当,潜意识中期望得到过度报偿——“不关门”的世界里,所有好处都是我的。
  “那我该怎么办?”竹子抱头苦闷。唉,幼稚或自私哪是轻易治得好的呢?何况求助的是竹子,不是岳母或老婆。和被侵扰的一方相反,过界者往往自得、理直气壮、坚定不移。到底怎样合理而巧妙地“把门关上”呢?
  能做的,唯有强化自己的边界:第一、划定清晰界域。哪些门必须关,哪些可关可不关,哪些事不容干涉,哪些事可以商量,一一明晰,告知对方。
  第二、明确拒绝。“锁门”还不够,对“隔着门”的要求也要拒绝。不必担心,关系不会断裂,因为利益仍然存在。顾及面子、模棱两可的态度,像虚掩的门,既无法抵御过界者,更伤害感情。
  第三、帮助过界者建立自己的空间。当每个人内心的房间里变得丰富时,说不定,想关门的就变成了他们。
  当现实中的门不再听凭一方意愿敞开,“不关门”的一方也不得不变化,这是互动的心理建设。竹子认同这一点。毕竟,家里还有为未来的孩子准备的房间,那扇门,得教会他(她)如何关上。
  微博:@Serena-Chiang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