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赛未结束,32枚金牌已到手
全国职校技能大赛进入尾声,青岛金牌数已远超上届
2016年06月01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交通职业学校学生付洪德、于昊获得金牌。
   本报记者 李珍梅
  32金38银18铜!这是截至5月30日,青岛代表队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35个比赛项目中收获的佳绩。这一获奖数字振奋人心!2016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于5月8日至6月5日在各地举行。全国万余名中职学生比拼技能。青岛由28所中职学校的166名选手组成青岛代表队,参加中职组43个项目的比赛。大赛还未结束,但目前摘得的金牌数远超去年的25枚总数。
  2016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于5月8日至6月5日在各地举行,大赛共设94个比赛项目,中职组设置44个项目,全国近500万名职业院校学生报名初赛,参加决赛选手逾万人。青岛市由28所中职学校的166名选手组成青岛代表队,将参加中职组43个项目的比赛。
  自开赛以来,青岛代表队战绩连连,捷报频传。截至5月30日,青岛市代表队共参加网络搭建与应用、装配钳工、车加工技术、建筑CAD、烹饪、汽车运用与维修、服装设计与工艺等35个项目的比赛,共取得32金38银18铜的好成绩。24所学校获得奖牌,其中,12所学校有金牌入账。其中,烹饪项目获得8金,汽车维修项目获得5金,酒店服务项目获得3金,服装设计与工艺项目获得3金,建筑CAD项目获得2金,装配钳工技术项目获得2金,计算机辅助设计项目获得2金,动画片制作项目获得2金,网络搭建与应用项目获得1金,车加工技术项目获得1金,数控车加工技术项目获得1金,果蔬嫁接项目获得1金,汽车营销项目获得1金,以上合计32金。
  参赛学校中,目前黄岛职教中心获得9金,青岛烹饪学校获得6金,青岛旅游学校获得3金,莱西职教中心等4所学校获得2金,山东省轻工工程学校等4所学校各获得1金。
  记者了解到,2015年青岛市代表队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共获得25枚金牌。今年大赛还未结束就已经捧获32枚金牌,远超去年的金牌总数。接下来的8天时间里,青岛代表队将在南京、潍坊、无锡等地参加护理技能大赛、电气安装与维修、智能家居安装与维护等8个项目的比赛。
选手一天13个小时在训练 校长领军“厨神”督战
  8名选手参赛,捧获6金2银。这是青岛烹饪学校在本届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组烹饪比赛中取得的傲人成绩,也是学校参加国赛有史以来的最好成绩。而在这些骄人成绩的背后,有着师生无尽的付出和辛勤的耕耘,每一块奖牌都浸透着选手的心血和汗水,闪耀着师生的才情与智慧的光芒。
  3月份的国赛选拔赛之后,青岛烹饪学校代表队确定了8名参赛选手。2013级西餐烹调专业的李威是选手之一,也是本次比赛的西餐金牌得主。“从3月份开始,我的生活轨迹几乎就是两点一线了,从食堂到技能实训室。”每天早晨七点半,李威到达学校后就钻进了实训室,一直到晚上七八点才会离开,有时中午吃完饭实在是累了,就趴在桌子上休息半个小时。而在备战后期,选手们一天训练的时间更长,一般都超过13个小时。
  由于大赛对选手的技能和职业素养方面都有评分细则,这就要求选手们二者不可偏废。“不光菜的味道好,还要不浪费食材,做完后灶台要干净整洁。”李威说,这次比赛给出了两道固定菜品分别是奶油蘑菇汤和番茄意大利面。“做好的汤倒到碗里后要刚刚好,锅里不能留,碗里不能少了也不能满得溢出来。”为了做好这道菜,李威最多时一天连续练习了9遍。黄油和面粉都是一克一克地加,一克一克地减,最终才确定最合适的重量。而在准备自选菜时,为了做好一个茭瓜包的卷,李威整整用了四个小时,不停地练习,反复重来,直到满意为止。“开始包两个卷要用5分钟,最后练习到只用3分钟,包得又好又快。”李威笑着说,有时反复重复一个动作会感到枯燥和浮躁。“但最终看到自己的作品有进步,而且得到老师的鼓励,慢慢地心态又调整了。”李威说。
  为备战国赛,该校校长吕雪梅亲自挂帅,从日常训练到每次模拟实战,全程参与,为师生加油鼓劲。学校还从烹饪专业中选拔了13名技艺精湛的专业骨干教师组成了指导组,对参赛学生进行多对一的指导。
勤学百艺通,苦练出真功
  在本届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山东省轻工工程学校参赛选手再创佳绩。数控制造技术专业2013级的学生于共祥参加装配钳工技术技能大赛,勇夺金牌。
  于共祥从小动手能力强,特别喜欢摆弄机械装置。2013年,他进入山东省轻工工程学校学习,学校的机械、数控、模具等车间的高端设备,让他感到兴奋。入学后,他积极参加学校组建的机械兴趣小组,对于老师布置的每一次任务,都完成得很顺利,老师讲解的相关知识,也能极快掌握要领。渐渐地,于共祥这一优势被专业老师发现,被推荐进入到了大赛培训梯队并最终进入国赛集训队。
  在集中训练期间,于共祥和其他队员们每天吃住在一起,从理论知识、操作技能、身体素质、心理素质进行全方位的综合训练。不过,刚开始时,看到那些复杂的机械装配技术综合实训装置、零零散散的机械零件和大大小小的工量具,于共祥着实有点晕头转向。“感觉和平常的实训很不一样。”于共祥坦言,再加上每天长时间的强化训练,经常在强化某一个环节或动作中耗费几个小时,非常枯燥乏味,他好几次都想放弃。但在老师、父母耐心的劝导下,他坚持了下来,并且在不断的进步中找到了乐趣。“我自己暗暗确立了目标:一定要在全国技能大赛的赛场上展示自我,实现我的理想。”在他自己的发奋努力和老师的悉心指导下,于共祥成为了集训队中进步最快,并且最被看好的选手之一。最终,一遍遍的操作演练,一次次的尝试进步,一个个攻坚克难,无数的日日夜夜,换来了收获。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