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命运“渐变”的高考依然值得珍惜
2016年06月07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本报评论员 沙元森
  高考之于大多数考生,不过是一级台阶,迈上去可以拥有更开阔的视野,得到更多的机会,却不会即刻打通阶层上升的渠道。尽管如此,高考依然是值得全社会珍惜的选拔,因为它会以“渐变”的方式改变考试成功者的命运,其真正价值也会逐渐显现。
  今天是高考第一天。为了这一天,全国九百多万考生和更多的家长已经准备了很久,他们期望通过高考改变个人和家庭的命运。但是,纵观近四十年的高考轨迹,不得不承认现在已经很难通过高考实现“逆袭”。高考之于大多数考生,不过是一级台阶,迈上去可以拥有更开阔的视野,得到更多的机会,却不会即刻打通阶层上升的渠道。尽管如此,高考依然是值得全社会珍惜的选拔,因为它会以“渐变”的方式改变考试成功者的命运,其真正价值也会逐渐显现。
  回到1977年,刚刚恢复的高考确实有迅速改变人生命运的巨大魔力,不少正在田头锄地的知识青年因为一纸录取通知书就成了“天之骄子”,他们跃入龙门之后在很高的起点上开始了新的人生。即便他们从此事业平平碌碌无为,作为“公家人”基本都可以享受稳定的收入和保障。在“国民经济濒临崩溃”的特殊时期,这种人才选拔方式具有很强的应急性。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深入,高等教育最终完成了从精英教育到大众教育的转变,高考也就不可能再像“开科取士”那样成为阶层上升的快速通道。
  现在,我们经常可以听到“毕业即失业”“大学生赚不过农民工”的抱怨。在这样的氛围中,有些人渐渐地也就不再那么看重高考了。今年高考报考人数较去年下降了2万,在北京江苏等地这个数字更是连年下降,其中既有人口出生率下降导致生源减少的原因,也有底层人群放弃高考和社会精英选择出国的原因。
  今天的高考确实不可能起到“一考定终生”的作用,但并不意味着它不再重要。实际上,高考依然是值得举国关注的事情,因为它的影响范围更广了,1977年高考全国录取人数仅仅27万,而2015年高考全国录取人数则达到700万。高考在今天仍然是青年人踏足社会的重要基石,很难想象一个不接受高等教育的人如何从事公务员、律师、会记等职业。对绝大多数人来说,高考就像一个必须要迈过去的门槛,只有先入门才能谈登堂入室。现在中产阶层越来越庞大,其中很多都是来自底层的高考成功者,他们或许没有通过高考一跃入龙门,却因为高考成功获得了更多的培养和选拔机会。由高考推动的社会阶层流动并没有中止,只是变得更加沉稳有序,这种改变也反映了社会的进步。
  日前,大别山下的毛坦厂中学门前万人夹道送学生高考,这样的场景可能有些太狂热,但是由此也可以看出相当多的人仍然相信高考可以改变命运。尽管当前的高考还有诸多需要完善的地方,他们依然选择了以分数见高低的公平竞争。与一些人的急功近利相比,这些人面对社会竞争的心态反而是更坚韧的,也更值得尊敬和珍惜。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