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血的同时别忘记回血
2016年06月07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韩松落
  黄轩和杨幂主演的《亲爱的翻译官》正在播出。算起来,这也是在半年不到的时间里我们看到的第四部由黄轩主演的大戏了,去年年底的《芈月传》,今年年初的《猎人》和《女医·明妃传》,现在的《亲爱的翻译官》,都是高投入、高收视的作品,接下来还将有《海上牧云记》和张艺谋电影《长城》。对黄轩来说,这是一个大年。这些艺术性和商业性俱佳的作品,彻底改变了黄轩给人们留下的文艺小生的印象,让他成为商业性很强的明星。
  而我,是在黄轩的文艺小生时代开始喜欢他的。《春风沉醉的夜晚》里,秦昊和陈思成太抢眼,但他的出现却也同样触目。后来他演了《成都我爱你》,这部电影上映时,我没机会看到它,但没想到,后来在KTV里和这部电影遭遇——电影中的画面,被剪成了谭维维《往日时光》的MV,这首歌和歌背后的画面,让我极为好奇,我于是专门找了电影来补课。然后是《蓝色骨头》、《黄金时代》以及《推拿》,所有这些电影里,他都有上乘表现,和同台飙戏的大演员相比,也并不逊色。
  好看的演员,往往欠缺演技;有演技的演员,往往不够好看。黄轩却同时占据了两种优势,成为有演技的偶像,满足了这个时代的演技偶像焦虑,他的演艺生涯能够骤然走高,一点也不意外。偏偏这又是个娱乐传媒业大爆发的年代,整个行业求才若渴,他立刻被资本选中,从文艺片领域进入商业片领域,并且同样亮眼。
  此时的他,就该接商业大制作,就该证明自己的票房能力,就该春风得意,在他的这个年纪、这个阶段,就该如此这般投入、如此这般快乐。
  但商业大制作,对一个演员来说,是抬举,但其实也是榨取,这些作品趋时而悦目,快速地消费演员的声誉、演技、形象、新鲜度,演员出演这些片子,获取了高片酬或者进入资本市场的能量,但同时也在快速地消耗自己,那些收获,都是用另外一些东西换取的,那些东西,一旦去了,就很难再来。对演员来说,这是一种出血。它会让一个演员快速地失去新鲜感,快速地透支演技,快速地成为泡沫,这种例子,实在太多太多。
  很多演员很明白这个道理,他们在出血的同时,努力回血,例如适当地沉寂一段时间,营造神秘感,或者出演文艺片、舞台剧,或者去做公益活动。例如胡歌,在他伤愈之后,就用了一段时间沉淀自己,去出演酬劳不那么高的舞台剧,再度出山的时候,果然一鸣惊人;再如陈坤,在心事繁多的时候,发起了“行走的力量”,去接近荒野,在行走中积蓄力量。好莱坞的很多明星,也时不时去出演文艺片大导演的片子,磨练演技,丰富形象,增加自己形象的厚度,再出现在商业大片里,也不至于白纸一张。只有这样,只有不停地在出血的同时回血,才能让演艺生命尽可能地持久。
  人的命数,非常神秘,但也有技术性的一面,就像股票一样,有许多可以分析预测的地方,在一路疯涨的时候,适度让自己回调,是为了更好地迎接下一波上涨,在所有人都看好的时候,适度冷却,会夯实上涨的基础。
  也希望黄轩能够在出血的同时努力回血,用文艺片、用舞台剧,或者适度的沉寂,永远血槽满满,被期待,被铭记。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