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救“救命药”要靠“两只手”
2016年06月29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徐剑锋

  德州四岁半的男孩宁宁患淋巴肿瘤,急需一种名为平阳霉素的针剂进行化疗,药早就断货,齐鲁晚报记者联系生产厂家被告知药品已经停产。(据6月28日《齐鲁晚报》C01、C04版)
  “救命药”说没就没,问题出在哪里?业内人士分析得很直白:药企停产之因,一是原料成本过高,二是生产线调整。面对这样的现实,人们很容易把矛头指向药企唯利是图。在市场逐利环境下,药企当然不会做亏本买卖,以零利润甚至负利润向社会供给“救命药”,那只是一种奢望。
  事实上,为了拯救廉价药,相关制度设计一直进行着。即便如此,由于平阳霉素等属于医保报销的药品,政府依旧通过医保支付机制和药品招标制度进行价格管控,相较“新药新价格”而言,药企“喜新厌旧”则是必然。
  面对“救命药”命悬一线,关键在于发挥好政府调控和市场调节“两只手”的双重作用,从而维护药品生产的公益性。一方面,廉价药是好,但不能低到正常的利润线之下。当廉价药无法靠市场机制生存时,政府就应“该出手时快出手”,综合运用资源配置和价格调节等手段进行有效干预,促进药企投入与产出平衡;另一方面,“救命”比什么都重要,何况许多廉价药都列入了国家基本药物目录,政府就应该通过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政策扶持,进一步完善短缺药品供应保障制度,确保市场消费需求,这本身就是分内之责。在此基础上,还应建立“救命药”互联网查询平台,从而保证每个患者能够以最短时间、最快速度买到药。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