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热模式开启
湿热比干热更容易中暑
2016年07月12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小暑已过,高温酷暑+风雨,让市民苦不堪言。在如此的高温下,如何防治中暑?据介绍,中暑是指人体在长时间的高温、高湿度和热辐射的作用下,引起体温调节功能紊乱、散热机能障碍,导致水、电解质代谢紊乱以及神经系统功能损害的综合症。在相同气温条件下,湿热比干热更容易引起中暑。
  中暑的轻重不同症状有区别,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急诊科副主任医师陈德雄表示,根据中暑症状的轻重,可以分为先兆中暑、轻症中暑和重症中暑。
  1.先兆中暑指在高温环境中工作一段时间后,出现轻微的头晕、耳鸣、眼花、口渴、浑身无力及行走不稳。体温一般不超过37.5℃。
  2.轻症中暑指除以上症状外,还发生体温升高、面色潮红、胸闷、皮肤干热,或有面色苍白、恶心、大汗、血压下降等周围循环衰竭的早期症状。
  3.重症中暑指除以上症状外,常突然昏倒或大汗后抽风、烦躁不安、口渴、尿少、肌肉疼痛及四肢无力。
重症中暑又可分为4种类型:
  (1)热痉挛:表现为四肢阵发性痉挛和疼痛,有时也会出现腹痛。
  (2)热衰竭:多见于年老体弱者,表现为头痛、头晕、恶心、呕吐、口渴,体温正常或者稍偏高。
  (3)日射病:剧烈头痛、恶心呕吐、晕厥或者神志模糊、甚至昏迷抽搐。四肢轻瘫、尿潴留及病理反射阳性。严重的有中枢性呼吸、循环衰竭,瞳孔散大,可有脑电图异常。
  (4)热射病:典型表现为高热、无汗、意识障碍、多器官脏器功能衰竭。
急救原则:降温预防并发症
  陈德雄表示中暑的救护原则是迅速降温,有效纠正水、电介质和酸碱平衡失常,保护重要器官功能,积极给与支持疗法,预防并发症。
  如果是先兆中暑和轻症中暑,陈德雄表示在急救时首先应将病人迅速脱离高热环境,移至通风好的荫凉地方,解开衣扣,让病人平卧,用冷水毛巾敷其头部,扇扇风,并给清凉饮料,轻症中暑必要时需要输液治疗。
  而如果是重症中暑,除采取上述措施外,高热时可采用物理降温、药物降温;呼吸循环衰竭者,酌情用呼吸、心脏兴奋剂,呼吸困难者吸氧,必要时人工呼吸;抽搐者可给予镇静剂;对病情危重或经适当处理无好转者,抢救的同时立即送往有条件的医院。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