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河定慧寺和尚之谜
2016年07月17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姜仲华
  齐河的定慧寺是一座有600多年历史的古寺,是明朝永乐皇帝朱棣专门为齐河僧人智寿禅师而建,曾与长清的灵岩寺有“姊妹寺”之称。九五之尊的皇帝,为什么给一个县城的和尚建寺院?
  据康熙年间的《齐河县志》记载,智寿禅师姓吕,字松岩,法号智寿,祖籍北平府宛平县时雍坊村,跟随父母一块来山东谋生,落籍齐河,他幼年即倜傥不羁,“慨然有跃马横槊志”,喜欢读孙吴兵法,酷爱武术,练就一身好武功。后来,他在齐河县城的龙光寺,削发为僧,出家修行。
  吕智寿在齐河县城的龙光寺中,过着晨钟暮鼓、青灯黄卷的生活。可是,寺院里宁静,寺院外并不宁静;齐河南,大明京城南京的皇宫里,建文帝在思虑着如何削掉各地藩王的权势,使自己的皇位坐得更稳当;齐河北,北平城里,燕王朱棣一方面费尽心思地防范南京的皇帝对自己的算计,另一方面,他心底有一个欲望蠢蠢欲动,那就是——登上九五之尊的帝位!
  为了活命,也为了夺取皇帝宝座,朱棣发动了“靖难之役”。建文二年,燕王军队南下打到山东境内,首先打下德州,得粮百万余石,大大充实了实力。士气正盛的燕军随即对济南进行包围,由于铁铉、盛庸等人带领济南人民顽强抵抗,不仅三个月始终未能拿下,而且朱棣险些丧命。
  在围攻济南的时候,朱棣部队的前线指挥部,设在与济南隔河相望的齐河县城的龙光寺,朱棣的军师、僧人姚广孝住在龙光寺僧舍,为燕王参谋军计。一天,姚广孝偶然发现寺里的和尚吕智寿与自己性情相投,武艺不凡,当即收为门徒,引见给燕王朱棣。
  朱棣接见吕智寿,一经交谈,很是欣赏,当即赐给吕智寿一个银碗,并让他在周围募集军兵,随军征战。吕智寿积极行动,募集到六郡良家子弟5000余人。此后,吕智寿离开龙光寺,跟随朱棣南征北战、东挡西杀,屡立战功,被授予指挥使(正三品,相当于副部级)。
  1402年7月,朱棣的部队终于攻破南京,黄袍加身的朱棣,不忘对追随者论功行赏,加官晋爵。姚广孝被任命为僧录司左善世,之后被封为资善大夫、太子少师,人称“黑衣宰相”。朱棣也大大地升赏吕智寿,升他为都督同知(从一品,比正国级小一点,比副国级大一点)。同时,赐给他官职、府邸、宫女,而吕智寿和姚广孝一样,不愿在朝廷为官,谢绝封赏,愿意出家当和尚,依然跟着姚广孝修持。
  朱棣对这两位佛门朋友的举动很感动,也很无奈。吕智寿向朱棣请求,再回到齐河的龙光寺修行。派人回齐河一问,在吕智寿随军出征之后,本县官吏已经把寺拆毁,寺里的殿堂、房屋、坟塔已经夷为平地!吕智寿把这个情况向朱棣奏明,朱棣大怒,立即把山东和齐河的有关官吏提取到京城,宣判罪过,发遣充军。正好遇上皇帝大赦天下,这些人又都被赦免,都发还本地,从事旧业。
  明成祖朱棣令齐河的地方官自筹资金,自备木石,在原地重建龙光寺。很快,龙光寺的胜迹复兴,蔚为壮观。朱棣为了让智寿禅师满意,同时以皇家的名义,建造一座更大的新寺,赐名“定慧寺”,所以老定慧寺的匾额写的是“敕修定慧寺”,作为对吕智寿的补赏、嘉奖。
  但是,定慧寺修成,明成祖朱棣却没有让吕智寿回来,而是委派别的僧人来主持寺政。
  1418年(戊戌岁)九月二十日,智寿禅师在北京的庆寿寺无病端坐而逝,据记载,“异香满庭院,士庶莫不共闻”。明成祖朱棣对智寿禅师的圆寂很感伤,也很重视,赐祭葬,在齐河的龙光寺前起塔安放骨灰,朱棣还专门给智寿禅师写了祭文。据历史记载,原定慧寺中,有明姚广孝、吕智寿画像,俨然如生,也许是朱棣安排名手所画。
  和尚参战、参政,古已有之。最著名的是唐代的少林十三棍僧助唐王李世民。姚广孝、吕智寿参战、参政,与普通的和尚修行生活大异其趣,吕智寿到底是一种什么心态呢?
  按姚广孝和吕智寿的作为,都是僧人中的异类,好武好勇,好兵好战。二人的志趣、行事,都是“身在禅林,心在功名”,与佛家的主旨相去颇远。可是,为什么智寿禅师只是帮朱棣打下江山,却不肯受封赏呢?这是一个谜,令人好奇。
  600多年过去了,智寿禅师那些耐人咀嚼的历史,仍被人们津津乐道,猜测不已。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