咪蒙的“麻沸散”和“枪药”
2016年07月19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俞耕耘
  当自媒体发展已成无意识的“群策群力”,事实上,大多自媒体作者并不比卖笑者高级许多,他们一直在心焦地等待买笑者。这么说可能犯了众怒,但您还别不乐意。扪心自问,你写公号文章是否因为看到网红“发达”急了眼?是否又为涨粉吸金苦无怪招?没几个人会认为一本正经,展示深度,标示什么品位、情调、情怀就能吸引受众,写出十万加、百万加的文章。因为这个地儿,没人要你启蒙(教授请去高校发论文),没人听你说教(成功学请去培训机构听演讲),没人看你感悟(你谁啊?没人听你私生活)。
  那么问题来了,网红作者是怎么炼成的?答曰:他们有绝活啊!比如,当我们对“鸡汤”普遍反胃时,咪蒙早已换代,施展了她的“麻沸散”加“枪药”的绝活。对于网上总结咪蒙的“毒鸡汤”风味,我觉得并不准确。这里有必要重谈鸡汤的属性:首先,它说开花儿,也还是水嘛;其次,它再咋变,也是“稀餐”变不出鸡肉(硬货)。这正如推销给老年人的保健品,吃不死人,治不了病,心理暗示你有营养,最终瞎耽误工夫。那么,所谓“毒鸡汤”就像是“饮鸩止渴”的写法,让你必须把“受滋补”和“被手撕”同时搅和,欲仙欲死。咪蒙显然不是,她是先麻醉你、再一枪崩了你的风格。这无疑是传统鸡汤的“高配增强版”。
  鸡汤就像抗生素,读者的免疫性反感只会越来越强。如果你不懂一点儿群体心理学的皮毛,想当网红作者,这辈子你是没戏了。话说手撕、毒舌,本不是啥稀奇特色,金姐(金星)不就向来以手撕明星占据了“半壁江山”嘛。咪蒙以《致贱人》等系列“名文”、经典骂战奠定了江湖地位。要知道,正面文章的微风细雨总不如情绪宣泄的狂欢带感,煽动读者去憎恶、反抗总是比劝导读者接受事物容易得多。在点击量上,吸引大众的从来就不是理智和观点,而是情绪和姿态。当我们从小看多了教科书“各打五十大板”的废话逻辑,不免从心底里渴望极端哪怕是片面的坚定视角。
  咪蒙的狡黠在于她的“麻沸散”:总是站在和大众最相似的立场,假想敌又并非明确的个人,论述却都是价值立场上的无解话题。换句话说,她用偏激的方式(粗口的戾气)表述了最不偏激的观点,引起的却是大众的附和。相比而言,戴立忍事件中的赵薇简直就像咪蒙的“反命题”,始终没有搞清受众的愤怒点在哪里。其次,骂战在本质上是谁主动谁占优势的活动,这就跟打人者为何手不疼、被打者为何脸疼是同样的逻辑。你很难发现回骂咪蒙者会有什么优势,因为他们不过是对咪蒙的机械反应,成为一个简单幼稚的“学话者”。
  然而,骂战吸粉又不仅仅是简单迎合受众话语的暴力狂欢。骂战就像借书,有来有往,中国人爱看的就是过招的“回合”。咪蒙或许看到骂战背后的秘密,那就是:没有任何手段比它更吸引粉丝。因为无论你站在哪一方,都要关注,才能知道下文如何。不过,大多粉丝都忘了咪蒙的枪药装上后就成了“霰弹”,四面八方,你也难免中枪。但是,你却没有“被害”的感觉,为何?因为人家的“麻沸散”下得好啊,可以镇痛:能把不同的人群催眠成同一种情绪、同一种渴望快感的傻样。它让我们反思,在科技如此迅猛发展、大众思想理应更加多元的今天,骂战却让我们的观点出其不意地整合起来,变为两极对抗的单调。在我看来,这是因为骂战潜藏了人类施虐与受虐的双重欲望,无论是骂人者和被骂者都能各取所需,找到快感。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