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住地图、懂得了方言、学得会急救……
120急救调度员 个个都是“多面手”
2016年07月19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济宁卫士急救调度指挥中心内调度员紧张而忙碌。
     本报记者 李倩 康宇 通讯员 韩宁 实习生 于梦竹
  提起120,不仅仅是简单的三位数号码,它是人们濒临死亡时出现的希望,是一条名副其实的生命线。在大多数人眼里,120调度员的工作不过是接个电话,派辆救护车。其实,调度工作绝非人们想的那么简单,调度员不仅要具备一定的基础医学知识,还要熟记全市的各个地名;接到假警电话时要细心甄别,接到骚扰电话时要耐心劝导……15日,记者采访了市120调度指挥中心的接线员,听她们讲述坚守生命热线背后的故事。
  她们都是济宁“活地图”
  “120调度员要对各县区的路段了如指掌。要熟悉每条路和路况。”崔园是120急救指挥调度中心的一名班组长,对于济宁城区包括乡镇的道路她都了如指掌。在她的桌前,放着一本济宁市地图册,记者注意到,地图册已经被翻得非常的旧了,在上面,标注了一些难记的地名,还有手绘的地形简易图,“现在很多县市区的老地名都换了新交法,我们得随时掌握地名的变化。”
  崔园说,因为拨打120急救电话的多是一些情况严重的突发疾病或车祸事故,因此,调度员的问询要很有技巧。在接电话过程中,她曾多次遇到这样的情况:病人家属因为慌张一时说不清准确地址,有的还因为着急张口就骂人。每每遇到这种情况,她都会先安抚对方,尽量稳定对方情绪,然后赶紧问其详细地址,以便能以最快速度派出急救车辆。
  崔园坦言,很多时候,患者描述的地方大概在哪我们都知道,但是就是不能“是不是在xx地”这样问,因为报警人在慌张的情况下,很容易下意识的说“是”,我们都会尽可能的引导报警者描述准确位置,作为一名120调度员就是得脚踏实地的做好一件事,最切忌的就是“炫技”。
46秒完成救护调度
  15日,下午3点整,市120调度指挥中心的崔园接班。3点19分28秒,她接班后的第一通急救电话接进了调度室,这是汶上的一位路人打来的,是替一起交通事故呼叫救护车,位置是汶上镇派出所一所路口向北。15点20分07秒,她就完成了对事故地点、现场情况的准确记录,15点20分14秒,对附近急救点顺利地安排车,安排好了急救人员前往救护。
  “喂,您好,120急救指挥中心……”调度员崔园戴着耳麦,只见她迅速接电话、查找位置、调度车辆、填写120急救单,整个过程快速高效准确,持续时间不到一分钟。当在屏幕上看到救护车第一时间派出后,她长长地出了一口气。“每一个因疾病和意外的求救者能够及时得到有效救治,尽最大可能地挽救每一个宝贵的生命。因此我们都会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调度工作,一般不会超过一分钟,我们现在的计数都是精准到秒。”崔园告诉记者。
 □温馨提示                         
生命热线不欢迎“骚扰“
  120急救指挥中心工作繁忙而没有规律,尤其是节假日更忙。调度员们吃饭都是一个一个轮着吃,就怕耽搁了救命电话。“平均下来,一名120调度员每天能接100多个电话,这就需要把同样的话每天重复上百次,而且要保证句句清晰、亲切。”济宁卫生急救指挥中心副主任孙修路说。
  在120调度指挥中心的大屏幕上,记者注意到,7月15日,截止到下午3点36分,共接警523个,日出诊209个,有一半以上的电话都是不要出车的。崔园介绍说:“这些电话有一部分是同一个事发地点,但是不同的路人打电话报警,还有的是取消叫车或者反复打电话催促救护车快点到的。”
  跟所有热线电话一样,120也时常接到骚扰电话。“120是百姓的生命线,需要120急救的多是急危重症患者,对这些人的救治都是分秒必争的。”孙修路说,骚扰电话占用了急救资源,有人甚至骗急救人员出车,对急救资源造成浪费,我们也呼吁市民不要随意拨打120,保持生命热线的畅通。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