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一块月饼究竟有多难
2016年09月07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杨飞越

  周末到广州出差。返程前,广州的好友急匆匆地拿来两盒月饼,非让我带上不可。我推辞说,已经好多年不吃月饼了。朋友一句话提醒了我,他说“这是专门从香港买回来的月饼”,和咱们大陆的月饼用料、口味完全不同,咱们用假料太多。拿回济南后,两盒月饼瞬间被孩子们抢光。老人们则说,其实也没啥特别的,就是咱们很少买到这么正宗的。
  中秋是我们的传统节日,为什么我们连一盒月饼都做不好?想想不足为怪,很多东西不是没有能力做好,凡事奔着逐利的目的去了,投机取巧成了习惯。记得多年前跟同事到广东去探访化妆品生产基地,家家户户一个蒸锅,增白的、祛斑的,啥配方都有,到了美容院就变成了法国的、意大利的名牌货;到江苏丹阳探访眼镜生产基地,每家每户前边工厂后边住房,充斥着保时捷、奔驰、宝马等各种品牌的眼镜,没错,就是借着汽车品牌给眼镜省了宣传费。
  一如既往,我们的月饼创新似乎正走上一条邪路和绝路。先说各种奇葩馅料层出不穷,放着好好的月饼不做,今天你推小龙虾馅的,明天我做方便面馅的、老干妈馅的、芒果配川椒的……“鬼点子”层出不穷。其次,越来越爱卖情怀、卖文化、卖包装,唯独不以产品本身为卖点。你咏诗,我怀古,走到哪里都是营销的妙招,打开一尝大煞风景;还有,每年总有那么几家企业会做一块超级大的月饼,除吸引眼球博得一个“傻名”,没有任何实质意义。
  我们在“忽悠”的路上越跑越远。济南一家食品企业的负责人告诉我,其实不管你是在奢华的五星级大酒店买的,还是在路边的蛋糕房买的,质量或许差别不大,十有八九都是在某家默默无名的月饼馅料企业生产的。除五仁馅外,其他馅料基本都需要在食品厂的生产线上调制,比起自己制作,企业更倾向于采购现成的馅料,以降低成本。馅料又根据价格,分为三六九等。在他提供的大客户名单中,不乏一些赫赫有名的大酒店和连锁糕点房。
  正是因为品质的节节败退,月饼正逐步退出老百姓的中秋采购礼单。如今至亲好友之间,中秋走动很少有拎盒月饼的。究其原因,无非这种东西不送也罢,送了反而浪费。如果我们连一块好吃的月饼都不愿做,却满口跑火车地讲述中秋故事,还想着借用“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这么美的诗词来实现销售,没有比这更喜感的画面了。(作者为本报经济新闻中心记者)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