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电视剧、网剧“小鲜肉”霸屏不同,大牌演员成为电影圈的绝对主力。今年以来,有不少演员频频出现作品扎堆上映现象,常常是在同个档期会有自己两部甚至多部电影同时上映,最终只能在票房上“自己打自己”。事实上,“撞档”现象由来已久,早在2014年国庆档,黄渤一人就有三部电影同时上映。这背后也隐藏着年轻演员青黄不接、断层严重的事实。
大牌刷脸“左右互搏”
中国电影票房不断刷新纪录,然而这里面能称得上真正“票房担当”的却不多,主演来来回回都是那几个。继“暑期档”“中秋档”多位大牌演员出现作品“撞档”之后,“国庆档”将再度出现一个大牌出演多部电影、“自己打自己”的“霸场王”。其中就有刘烨主演的《追凶者也》和《我的战争》。9月30日,由范冰冰主演的电影《我不是潘金莲》和《爵迹》将同天上映。事实上,早在今年暑期档,范冰冰就以《绝地逃亡》和《封神传奇》成为名副其实的“霸屏王”。
类似情况从暑期档以来就不在少数。其中,钟汉良一人就主演了《赏金猎人》《三人行》《惊天大逆转》三部暑期档电影;古天乐更是以《使徒行者》《封神传奇》《三人行》《危城》四部电影成为绝对劳模。
对此,古天乐在日前表示,作为一个演员最重要的就是演好戏,至于电影何时上映等客观因素,都并非自己所能左右。
市场和观众左右选角
大牌演员频频“刷脸”,从某种程度上也反映了电影圈实力派演员青黄不接的现实。而造成这一现象的最大原因就是年轻演员演技跟不上。
在以粉丝经济当道的今天,不少影视作品为了吸引年轻观众,起用人气偶像出任主演。但一方面,这些新人没有受过足够的训练,演技没有得以磨炼;另一方面,年纪轻轻的他们缺乏生活经历,对于角色又没多少时间体验生活,基本只能凭想象出演,出来的效果也难以引起观众共鸣。以今年暑期档为例,不少青春电影虽然“颜值”颇高,但主演演技却备受诟病,最终不仅难以获得观众认可,票房成绩也沦为炮灰。
因此,缺乏准备,缺乏磨炼,在各方面都尚未成熟之时,仅凭借人气和外表就匆匆跃上大银幕,成功几率确实不高。年轻演员进步太慢,难以崛起,资深演员继续“霸屏”也就顺理成章。
片方不愿砸钱冒险
当然,投资方的选择也是造成这一现象的一大原因。不止一两位艺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都表示,演员其实很被动,出演什么电影,出演什么角色,大部分都得等片方找上门。从商人的角度来讲,电影是需要观众花钱走进影院的,新人成本虽低,但风险更高,成熟演员虽然成本高,但观众就愿意掏钱看他们。因此,现在很多制片人和导演宁愿多花钱请明星,也不愿省钱请新人“冒险”。
身兼演员及导演的冯德伦就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这样的选角套路与市场及观众有关:“如果观众硬要看这几个明星,非要是这几个人主演的戏才愿意付钱购票入场,那也没法子。”没有票房号召力的演员,就不能保证电影卖座;收不回成本就意味着可能没有人再投资电影。因此,市场的选择也是如今新人难出头的重要原因。
认清自我才能被认可
缺乏对自我的认识,不知道自己适合演什么,乱接角色,频演烂戏,最终反而导致自身在业内口碑不佳。反观有些演员,因为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路子,一战成名,形成良性循环,最终在市场和专业领域获得双重认可。白百何就是其中一个例子,出道以来,她深谙自己的戏路,在剧本挑选方面几乎“零差错”,最终成为“小妞电影”女主角的不二人选,也成为女艺人当中为数不多的票房保证。
董子健也是年轻演员里的佼佼者,本身就拥有表演天赋的他还是中央戏剧学院科班出身,但仅凭演技还不够,还需要对剧本有专业眼光,才能确保演到好角色,常常出演倔强少年的他在角色方面一脉相承,也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
周冬雨一出道就与张艺谋合作,起点颇高。但她在剧本挑选方面也不敢怠慢,专门找来专业团队帮她在剧本方面把关,以确保出演最合适的角色。如今她也开始勇于突破,最新电影《七月与安生》里,她大胆放弃性格安稳的“七月”,反而挑选了性格生猛的“安生”,看似冒险的选择出来的效果却反而让人惊喜,无形中让她未来的戏路越拓越宽。 (黄岸)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
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