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即墨大夫雕像前
2016年09月21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上中学时,就知道即墨大夫是古时候的一个好官,位列即墨“九贤”之首,《史记·田敬仲完世家》、《资治通鉴》均记载过他的故事。然而,当我与朋友一起游即墨著名景点马山,站在即墨大夫的雕像前,友人问我即墨大夫姓甚名谁、仙乡何处的时候,作为即墨人的我竟一时语塞。及至回到栖居地济南,重读《史记》和《资治通鉴》,仍找不到线索。
  作为生于即墨长于即墨的土著即墨人,我希望即墨大夫是即墨人。尽管我知道,那时的即墨与今日即墨不是一个地方,那时的即墨,在今天的平度境内,城址在古岘镇大朱毛村一带。
  站在即墨大夫雕像前,映入我眼帘的首先是一个勤勉为官、刚正不阿的形象。这应该感谢齐威王的那一次正反典型调查。
  当时,齐威王下了一道求谏令:“所有的大臣、官吏和百姓,能够当面指责寡人过错的,得上等奖赏;上书劝诫寡人的,得中等奖励;能够在公共场所议论指责寡人,让我听到的,得下等奖励。”朝野上下谏声鹊起。其中,一些近臣多次在耳朵边吹风的两个典例自然引起了齐威王的格外重视:一是即墨大夫不作为,百姓痛苦;一是阿大夫有作为,百姓幸福。
  齐威王不为传言所左右,而是派出心腹之人实地考察。实情恰恰相反,在即墨看到的情形是:庄稼丰收在望,百姓安居乐业,社会秩序井井有条,士民们对即墨大夫交口称赞;阿地却是另一幅景象:田地荒芜,仓库空虚,百姓生活困苦,士民们敢怒而不敢言。那么,齐威王身边为何有那么多人颠倒是非呢?原因很简单,即墨大夫为人正直,从来不行阿谀奉承和贿赂之事,得罪了齐威王身边的小人;阿大夫为了升官发财,大肆压榨民财,并行贿齐威王身边的人为己美言,所以齐威王耳朵里才灌满了赞美他的好话。
  弄清了事情原委,齐威王将朝廷大臣和地方官员全部召集到一起,命人在大堂中摆放了一口锅,里面盛着煮沸的水。齐威王说道:“诸县令长七十二人,赏一人,诛一人。”(《史记·滑稽列传》)
  “即墨大夫!”即墨大夫自知在朝中得罪了不少人,这次又被第一个点名,恐怕凶多吉少。不过,从齐威王脸上却看不出杀机,倒是笑意盈盈:“自子居即墨也,毁言日至。然吾使人视即墨,田野辟,民人给,官无留事,东方以宁。是子不事吾左右以求誉也。”话毕,给予即墨大夫“封之万家”(即把一万户的租税作为俸禄)的嘉奖。
  诛谁呢?齐威王点了阿大夫的名,厉声喝道:“自子之守阿,誉言日闻。然使使视阿,田野不辟,民贫苦。昔日赵攻甄(甄,一作鄄邑,在今鄄城北),子弗能救,卫取薛陵(在今阳谷东北),子弗知。是子以币厚吾左右以求誉也。”齐威王一声令下,瘫倒在地的阿大夫被扔进了锅里,几个受贿替他说好话的近臣也被一块煮了。
  齐威王这招好厉害!从此官员人人不敢饰非,务尽其诚,齐国一时大治。
  站在即墨大夫的雕像前,我脑海里总会交叠出三个即墨大夫:第一个,就是上述被齐威王“封之万家”的即墨大夫;第二个是齐湣王时,燕军围攻即墨,为守护即墨城和即墨百姓而战死的即墨大夫。《史记·田单列传》记:“燕引兵东围即墨,即墨大夫出与战,败死。”第三个是齐王建时,面对秦始皇横扫六合,劝说齐王不要投降,并为齐国献上保全计策的即墨大夫。因此说,即墨大夫是一个组合、一个群体,他们清正贤能、舍身为国、义气高洁的事迹,感动了即墨百姓,也感动了史学家司马迁,将他们的故事载入了不朽的《史记》。
  遗憾的是,史书中并没有留下他们的真实姓名,只有代称“即墨大夫”。而供奉他们英灵的九贤祠也因为战乱,湮没在了历史的长河之中。或许,恰因为此,即墨大夫的故事愈加历久弥新,广为后世敬仰,一直教育和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即墨人,并让即墨这座古城在历史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
  (本文作者为知名杂文家)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