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多位书友表达过一个观点,就是电子淘书的时代缺乏了逛旧书铺时代购书时偶然邂逅的美妙,这是一些书友舍网购而亲书摊的一个坚定理由。然而,我却觉得网购图书有时也要靠一点缘分,架上琦君女士(1917-2006)的《水是故乡甜》即是此例。
这册《水是故乡甜》,台北九歌出版社一九八四年五月初版。它是作者签赠本,环衬页上题有“镜清兄嫂俪正 希真敬赠 一九八五年六月 于新泽西州”几行竖式的碳素笔字。这册本应绝对抢手的签赠本,却在旧书网站整整等了我一天未被人订,直到我傍晚回家下单付款,想一想,真是有缘。
潘希真是琦君的原名。当年一部黄磊与周迅主演的电视剧《橘子红了》令我等观众记住了“琦君”这个名字。关于“琦君”这个笔名,还有一段故事可讲。诗词名家夏承焘与龙榆生友情甚笃,两位皆为琦君就读上海之江大学时的老师。因琦君本名希真,夏老师常以“稀世珍奇,出人头地”相勉。后来抗战胜利,龙榆生因为曾在汪伪政府任职而被划为汉奸,恰好琦君又去了台湾,故此夏、龙二人通信时,为避嫌疑,夏承焘提到琦君就用一个“琦”字代替,遥应“稀世珍奇”之意。而龙榆生为表礼仪,常在“琦”字之下加一个“君”字,于是“琦君”二字就时常出现在两位老师来往的信件之中。后来琦君感念师长情谊,就拿这两个字做了自己的笔名。
《水是故乡甜》的成书,又是几十年后的事了,起因是1977年琦君随夫赴美生活,身心寂寞孤单,倍感思念故人、故乡与故事,“于是,阅读书报之外,写信与写稿,就是我心灵上最好的寄托”。书中所记内容也令我感到亲切,如《母亲的手艺》一篇中的“红豆糕”一节,里面描写的红豆糕,就是目下城市街头的“台湾红豆饼”。只是,琦君母亲的红豆饼却是更加美味,它的用料加了“枣子、花生、莲子、桂圆肉”,令人闻之口中生津。又如《儿时不再》一篇中,琦君提到看电视上的儿童节目,看小朋友向主持人提问各种有关生物的小问题,“马上感觉自己也会缩回去,缩到六岁那样小,只想高高地举起手来喊着问”,这像极了现在的“卖萌”。童年不再,童心仍在。当然,书中最脍炙人口的还是《水是故乡甜》一文,2006年此书被湖北人民出版社引入内地出版,本篇入选了中学语文课本。其内容主要是讲作者对第二故乡杭州虎跑泉水的思念,抒发一个异乡游子对故乡名泉的点点愁思。
唐代,诗圣杜甫在《月夜忆舍弟》一诗中写过一句“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后人据此又衍生出一句“水是故乡甜”,连同前一句,两句常被用以表达异乡游子对家乡的深深怀恋。散文大家王鼎钧先生的美文《臣心如水》也表达了这种思乡之爱,让我们读上一段,细细体味:“你说还乡,是的,还乡,为了努力画成一个圆。还乡,我在梦中做过一千次,我在金黄色的麦浪上滑行而归,不折断一根芒尖。月光下,危楼蹒跚迎我,一路上洒着碎砖。柳林全飘着黑亮的细丝,有似秀发……”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
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