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待“旅游路新速度”成常态
2016年10月21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静嘉

  19日,经过经七路的市民发现,经七路(纬十二路至小纬二路)此前正在施工的非机动车道已经通车。此次施工是推广了旅游路的标准化施工,在涉及管线施工时进行了全饱和施工,极大缩短了工期(详见10月20日《齐鲁晚报》)。
  今年8月底,旅游路西段提前一个多月通车,对市民来说,这不啻于最好的“开学礼”。如今,经七路复制了旅游路西段的施工标准,提前半月通车,市民在朋友圈转发,这无疑是最好的点赞和肯定。
  长期以来,修路“马拉松”深受市民吐槽,而市区多条道路集中施工,有些工期“变来变去”,公众出行面临太多不便,路堵心更堵,内耗着政府部门的公信力。修路原来也可以快起来,旅游路与经七路样本给出的“答案”,与其说让市民重燃希望,不如说创新了民生工程的模式,提速城市公共管理的步伐。其中,有两大亮点:一是增加了施工的透明度,设置可移动的铁护栏,接受群众的监督;二是实现半封闭施工,热力、燃气、引水、给水等管线施工同步进行,大大提高了施工效率。这些既是有益的探索和尝试,工人“白+黑”轮班干,也是以民为本、灵活变通的人性化举措,根据潮汐路况“伺机而动”,值得肯定。
  作为济南市民,笔者感同身受的是,旅游路修路新速度恰恰是对民意的正面回应,确切地说,是对修路拖延症的一种纠偏和证明,彰显出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反过来,市民的高度关注和热议,本身也是对修路的新期待和新要求。无论是2010年黑西路施工仅用一个月完工创造的“神话”,还是旅游路西段49天的修路新速度,这些都将载入史册,成为城市记忆。但是,新速度如何走向常态化,让创新思维融入到民生工程,以此为契机做到效率和服务“双重提高”,适应城市迅猛发展的需求,这些应引发深思,并化为有效行动。
  因此,对修路新速度无需过多夸大,应看到背后的民意期待,将旅游路西段的施工经验和创新做法多多推广,并不断摸索与总结,提高民生工程的效率和质量。如何在“内功”上做文章,在服务上做加法,压缩工期时间,优化施工环境,增加与民互动,做到全程公开,这些都应有新的进步,唯有这样,才能带动整座城市民生的绿色发展,遏制修路拖延症,提高群众满意度,这也是“打造四个中心,建设现代泉城”的重要实践。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