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绩不“达标”,较真儿可以有
2016年10月28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曲征

  济南的于先生为了让学舞蹈的女儿能考取理想的文化课分数,不惜砸进5万元,报了3个月的一对一辅导班,结果由于没有达到协议约定的分数,于先生将辅导机构告上法庭,要求退款并赔偿。(10月27日《齐鲁晚报》报道)
  这些年,由于家长对孩子成绩过分关注,导致各种辅导机构应运而生,一些没有资质的辅导机构也浑水摸鱼,利用虚假广告、承诺“成绩增长多少分”等方式,拼命捞钱。本来是大学生任教,却吹嘘是在职教师执教;本来是普通教师任教,却吹嘘是“名师”“优师”执教。各种辅导班、培训班、衔接班遍地开花,不仅加重了学生学习负担,为应试教育推波助澜,也造成家长相互攀比,增加了家庭经济负担。
  面对辅导班辅导效果差,家长有理由依法维权。一方面,家长维权有利于防止没有资质的辅导班依靠虚假广告来骗取家长血汗钱,如果家长都勇于较真,一旦达不到辅导目标,就诉诸法律,那么,辅导班乱象丛生的现象肯定会有所收敛。另一方面,从情理上说,家长花了钱,也有权利为孩子的成绩讨个说法。可是,长期以来,家长只知道大把掏钱,却从未想过维权,其中既有怕麻烦的想法,也有辅导效果难衡量的客观原因。
  于先生将辅导机构告上法庭的做法,具有一定的示范意义,对于所有辅导班,是一个警示,对于家长,也是一种启发。当然,为了便于维权,家长在交钱的时候,别忘了订立协议。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