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纸老大华泰的转型路径——
搭车风口行业拿下顺丰、小米订单
2016年11月04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图为华泰集团年产70万吨铜版纸生产线,只需要200多名工人。而与德国福伊特公司合作进行改造前,年产20万吨的纸机需要3000多名工人。 摄影 张亚楠
     从2012年下半年开始,传统新闻纸业面临巨大市场压力,对于多年来占据全国新闻纸市场份额一半以上的华泰集团来说,转型的压力更是紧迫。
  新闻纸板块曾经占到华泰集团总收入的80%,现在只占到20%多,但华泰在包装纸等方面业务发展迅速,目前,华泰集团接到了小米手机包装盒、顺丰快递袋、EMS快递袋和电商干果爆品“三只松鼠”等客户的订单。包装纸板块迅速发展的背后,是华泰投入5亿重金进行的一场重大转型之战。

  本报记者 张亚楠

  华泰集团董事局主席李建华对齐鲁晚报记者说,华泰从2012年开始结构调整,把16万吨的新闻纸机改造成了25万吨的文化纸生产线。而独家中标八千多万党员人手一本的《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读本》,则是李建华津津乐道的一件事。
  过去三四年里,华泰先后淘汰了价值20多亿元的高耗能、高耗水的3条草浆生产线、8条落后纸机生产线和9台热点机组。与此同时,华泰与德国福伊特公司合作,每条纸机投入2亿元,将全部6台新闻纸生产线进行柔性生产改造,让它们既能生产新闻纸,又能生产文化纸、包装纸。
  2015年10月份,华泰和德国福伊特公司签署8个多亿的战略合作协议,进一步进行纸机智能化、自动化改造,其中包括3台纸机的文化用纸改产合作和2台纸机的包装用纸改产合作。在入库、仓储方面继续进行机械手对人力的替代。
  改造完成后,华泰纸业将仅留下山东本部一台年产45万吨的纸机继续生产新闻纸,其他新闻纸机全部转产文化纸或包装纸。
  智能化、自动化的改造在人力成本降低、环保、节能方面的效果明显。改造前,华泰集团年产20万吨的纸机需要3000多名工人,改造后,一条年产45万吨的纸机只需要180人。这对普遍面临招工难的制造业企业来说解决了大问题。而原先生产1吨纸需要100立方米水,改造后只需要8立方米。
  在和德国福伊特公司签订的合作协议中,双方准备合作建设国际领先造纸研发中心。此前,华泰还与国内高校的知名专家合作进行科研攻关,建有国家认定的企业技术开发中心和省级质检中心。
  华泰在研发上的实力,成为打动包装纸客户、迅速转型包装纸行业的重要条件。
  快递袋、手机包装盒对纸的光滑度、柔韧度等技术指标有细致的要求,比如既要易于折叠,又不容易断裂,这需要在配方等方面有独特的把握,需要有技术做支撑。
  此外,华泰巨大的生产能力也成为重要的吸引力。一条包装纸生产线一天可以生产一千吨纸,可以及时满足像顺丰、小米这样的大客户的供货要求。
  随着网购日益普及,近年来快递业务迅猛增长,2015年,中国快递业完成业务量206亿件,同比增长48%。快递包装多是一次性用品,这意味着快递包装需求量增长巨大,而纸制品包装、塑料包装、金属包装和玻璃包装四大材料包装中,纸包装凭借价格便宜、便于加工,材料来源广泛、质量轻、不易碎、易于降解等特点,会占据更多市场需求。
  而在全行业落后产能淘汰的过程中,大量不符合环保标准的中小型纸企被清出市场。业内人士认为,在严厉的环保措施下,2015年、2016年这两年淘汰力度比之前显著提升,约2.5—2.8百万吨的小产能将被淘汰,这就给有实力进行环保升级的行业龙头企业腾出了更多市场空间。
  李建华说,在不久的将来,包装纸产量将占华泰集团各类纸张产量的60%,下一步文化用纸要占到30%多,新闻纸逐步减少到10%。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