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亿自建化工码头搞开放
万达每年帮别人省了6个亿
2016年11月04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图为万达化工码头。
     为降低物流成本,以轮胎、电缆为支撑的中国万达集团(以下简称万达)自建码头。现在,这个码头成为山东吞吐量最大的丙烯进口码头,占据了外籍船只到东营卸货量的85%,成为万达石化项目的核心竞争力。与此同时,每年可为社会企业节省6个亿物流成本。
  本报记者 张亚楠

  作为国内地炼最集中的省份,山东地炼一次加工能力达到1.44亿吨/年,占国内地炼的68%,而东营地炼企业产能约占山东的60%。这种情况下,在2014年10月万达码头对外开放之前,东营地炼企业进口丙烯多选择龙口、青岛、日照等地的小码头进货,然后采用铁路、汽运结合的方式运到厂区。
  当时,外籍船舶要到东营港区装货或卸货,需要提前6个月或3个月向交通部、海关总署等国家有关部门申请,有时候还需要获得特批。为避免麻烦,不少外籍船只宁愿选择龙口、青岛、日照等地的码头。受这些化工品码头吞吐量的限制,很多时候,船只需要排队等待卸货,有时要等六七天。这给东营及周边地市的地炼企业带来了巨大物流和时间成本。
  巨大的成本倒逼下,万达做出自建码头的决定。2011年2月,万达成立山东宝港国际港务股份有限公司,投资3.6亿元建设化工品码头,年吞吐量270余万吨,主要作业品种为丙烯、液化石油气、汽柴油、燃料油、石脑油、原油。与此同时,投资10亿元建设100万立方米的配套罐区,其中6.2万立方米保税罐区,其中包括32个单体投资上千万的球形压力罐,成为山东码头配套罐区中最大的球罐区。
  2013年,万达的码头和配套仓库建成投产,2014年10月对外开放,来自日本、韩国、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家的外轮可直接停靠,目前辐射范围基本覆盖了山东各地,同时延伸到河北、河南。万达办公室主任慈夫山说:“货车从东营到济南走高速才需要两个小时,万达的码头把山东作为腹地带动起来了。”
  从2013年建成投产到今年9月12日,万达码头吞吐量突破300万吨。截至9月底,已接卸外轮350艘次,占到外籍船只到东营卸货量的85%,预计今年底吞吐量将突破400万吨。
  万达董事局主席尚吉永告诉齐鲁晚报记者,码头和保税库区大大降低了万达的原料物流成本,构成了万达石化产业最核心的竞争力。万达的石化项目本身就在海边,船进码头,卸货到库区,管线把库区和炼厂连起来,这样万达的石化产业就获得了巨大的成本优势。
  与此同时,码头对外开放也创造了巨大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尚吉永分析说,铁路运输是汽运成本的四分之一,而水运是铁路运输成本的四分之一。通过缩短铁路运输和汽运的距离,万达码头的建成一年可为服务的炼化企业节省6个多亿。
  目前,万达的码头已经建成四个,未来计划建设十几个,建设速度会根据腹地化工厂需求量增长情况而定。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