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丕恕说,15年后有能力超越BAT的是大数据公司
浪潮提出的数据社会化是个什么概念
2016年11月04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这是在国内一厂商的大数据峰会上,与会人士对大数据的创新应用非常关注。
     本报记者 蔡宇丹   
 
  未来社会究竟是云计算时代、大数据时代,还是互联网+时代?近日,在上海召开的2016浪潮技术与应用峰会上,浪潮集团董事长孙丕恕提出“数据社会化”的概念。他还预测,未来10到15年,有能力超越BAT的公司就是大数据公司,谁有数据谁有钱。
  孙丕恕为什么会这么说?在孙丕恕的描述中,数据社会化是怎样一个场景?就像这两天北方地区寒流来袭,大数据预测能否撬动执行了40年的供暖时间表,让提前供暖的硬标准人性化?
  对于个人来讲,只需要一张身份证,无论身在哪里,都可直接乘坐地铁、公交,办理酒店住宿、银行业务等。
  再比如到医院看病难这个问题,包括预约挂号难、看病排队、检查排队、交款排队,甚至医院周边交通拥堵、停车难等一系列难题。如果将医院预约挂号信息、看病现场信息与交通信息、停车场信息跨界融合起来,那么,看病时只需要通过手机,从医院得到排号和现场信息,结合地图搜索,综合考虑距离、交通情况、停车场情况以及排队人数,自动最优选择,合理安排出行、就医,这就是在数据社会化状态下的“一卡走天下”。
  对政府来讲,数据社会化可带来国家及城市管理智能化,会产生国家大脑、城市大脑、社区大脑。国家大脑会辅助国家治理帮助提升国家安全保障;城市大脑会让城市变得聪明起来,比如城市交通信号等可根据流量以及突发状况进行智能控制,地下管网等基础设施会根据环境状态的变化智能化地进行预警与自动调整,各类城市垃圾还能进行智能收集和处理等。
  而数据社会化过程中最核心内容就是数据。如何收集数据、共享数据、数据交易、数据交付,让数据流通起来,这是数据社会化能否实现的核心。
  互联网时代产生了大量数据,这些数据包括交易、交互、感知等,比如网购产生的买卖记录;手机App软件记录每天走了多少步,消耗多少卡路里,深度睡眠时间是多少,脉搏、心跳是否正常;摄像头及传感器采集的周边环境数据;企业产生运营和交易数据;政府产生城市公共设施和治理数据。  
  像政府部门、企业、党政军社会团体等机构的数据属于组织数据,对于组织数据和互联网数据这些原始数据,大数据公司可以通过部署传感器、数据交换系统、网络爬虫系统等工具,对原始数据进行收集。原始数据收集上来以后,进行清洗、脱敏和转换,实现标准化,让数据由资源变成可以利用的资产;通过制定数据交易规则、数据资产评估等规范,实现数据的开放与交易,让数据变成一种可以买卖、交易的商品;数据实现交易以后,就会吸引社会上大量的企业、投资者和创业者,围绕数据创新商业模式,在更大范围内实现数据的流通。
  这也使得数据价值得到极大释放——很多企业使用跨界数据衍生出新模式、新组织和新产业,像阿里使用电商数据,结果促成蚂蚁金服这样颠覆传统金融的商业模式。
  在这个链条中,数据交易是核心,而数据交易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包括登记、确权、估值、交易、审计。 
  目前,大量数据还沉睡在政府、企业、个人手中,特别是政府数据的共享、开放程度还远远不够。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