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光是每个月多收入3000元
即墨这家农户卖面粉原来缺了什么
2016年11月04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本报记者 刘志浩

  2016年山东省农村电商受到极大重视,农产品上行、电商扶贫等概念被屡屡提及。“现在山东农村发展电商,最缺的不是产品,而是电商思维。”10月28日,在济南历城区农商互联大会暨济南环联农产品电商基地启动仪式上,山东省电商促进会秘书长娄雷震在接受齐鲁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而想把这些分散在全省各地的农产品,变成一个个“快递包裹”,却没那么容易,因为“很多人根本想不到靠电商致富。”
  娄雷震举例说,之前青岛即墨有一个家庭,每年收获不少小麦,然后到面粉厂磨了麦子卖面粉。由于自家面粉跟别人比没什么特色,生意很淡,收入也提不上去,家里一直比较贫困。
  “我们了解到情况后,就帮他买了个石磨,将他家的面粉包装成‘手工石磨面粉’,并且走的电商路线,很快就有了效果。”娄雷震告诉齐鲁晚报记者,除了用石磨磨面粉,他们还指导农户将原来的大包装面粉,改成更适合年轻家庭使用的小包装,并创立品牌,此后该家庭每天卖出的面粉合计在100斤左右,每一斤比原先贵1块钱,每个月能够多收入3000块,家庭情况大为改观。
  娄雷震说,由于市场定位、产品包装及品牌运营做得都比较好,目前该农户的“石磨面粉”已经供不应求,正在考虑扩大再生产。
  娄雷震表示,山东省电商促进会曾走访过省内不少特色农产品产区,发现不少农户走的是粗放经营的路子,“比如核桃,不论好坏散装一麻袋单价只有四五块一斤,但如果将好的核桃挑出来,进行分类,分级小包装,在网上就能卖出四五十元一斤的价格,比原来翻了10倍。”另外,如果对核桃再做更进一步深加工,比如做成熟品,增加附加值,就能卖到更高价格。当然,前提是产品质量要过硬,经得起市场检验。
  在娄雷震看来,未来省内农村电商发展的方向是资源整合和品牌塑造相结合的路子,“首先要有电商意识,实现农产品电商化,在此基础上进行产品的标准化,而后塑造品牌,形成规模效应,再做推广,就能够带动成批的农民致富。”
  “没有互联网的时候,扶贫很难,但互联网给了农民脱贫很好的契机。”娄雷震告诉齐鲁晚报记者,网络给了偏远山村和北上广等大都市的人们同台竞技的机会,只要产品有特色,并能充分发挥互联网思维,整合资源,塑造品牌,通过电商脱贫致富就不是梦。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