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察司街旧景。
1937年12月被焚烧后的裕鲁当。
□本报记者 朱文龙
在济南最繁华的泉城路北边,紧邻着皇亭体育馆东侧,有一条南北走向的街道,叫做按察司街,这条街在素有“九街十八巷七十二胡同”之说的老济南城,名字很响亮。
按察使司的沿革
按察司街得名于明清时期设于此地的“提刑按察使司”。
明洪武九年(1376年),明太祖要求每个省都要设置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合称三司,均隶属中央。在明朝前期,三司是地方上的最高长官,而我们比较熟悉的巡抚之职,出现较晚,在明朝中期之后才增设。
据《济南府志》记载,提刑按察司署在府治东,近东城垣。济南府署在原开元寺址(现在的山东省政协所在地一带),明崇祯年间开始有了因按察司署所在而命名的“按察司街”。
提刑按察使司的最高长官是按察使,下面设副使等职。主要负责“一省刑名按劾之事”是集司法、监察、纪律检查于一体的权力机构。其实,在真正的权力运作中,按察司的名号往往加在其它的官职上,以示皇帝的隆宠。明时,由皇帝派到省里的学政,也加按察副使衔。不过,学政与按察使司并无隶属关系。
清朝康熙时,裁撤掉了按察使司的副职设置,其主职隶属于巡抚管辖。虽然按察使司的地位较之明朝有所下滑,但是在省内仍然为第三个高级衙署(仅次于巡抚和皇帝亲自派来的学政),它所在的按察司街,也成为省城的一条重要街道。
按察司直到成立法院后才取消。民国初这里改为审计处,后为建设厅,1911年,山东公立法政学堂曾在此街开办。1918年,民办东城电影院在此街建成(后改为春光电影院)。三十年代江青也曾在此街居住。
令日商忌惮的裕鲁当
位于按察司街南首106号的裕鲁当当铺,曾经是日商的梦魇。
上世纪20年代,济南的当铺为日本人所垄断,估价低而利息高,条件非常苛刻。为遏止日本当铺对济南人的重利盘剥,韩复榘以“裕国便民”为宗旨,1932年6月16日,在济南开了一家叫做裕鲁当的官办当铺。该店设在按察司街南首路东,两扇高高的黑漆大门,上面嵌着韩复榘题的“裕鲁当”石刻横匾。门口还搭起一座过街木牌坊,上写“裕鲁当”三个大字,一进按察司街南口便可望见。
裕鲁当由韩复榘亲任监督,辛铸九为董事长,韩复榘的亲戚薛映书为总经理。
为了与日本人竞争,当铺的营业时间极尽拉长。裕鲁当当铺的营业时间是从上午七点到下午五点,中午不休息,星期天休息半天。春节时,正月初一休息一日,初二初三上午营业,下午休息。
作为民国时期济南最大的当铺,裕鲁当在开业时,便制定了较为完备的《营业规则》。当铺拥有资金30万元,当期12个月,利息2分。对于不同的物品制定了不同的当价,如农具、布匹、皮件及棉织物为普通人民日常需用,按物品之新旧,按照原价的30%-50%估价。而贵重丝皮衣类、金银珠钻、翠玉等非普通人日常需用者,按物品之成色,按原价的10%-30%估价。另外,《营业规则》还特别规定了“凡属军用品及违禁物品,概不收当”,“凡破烂、笨重、零星不能变卖或难收藏者,概不收当”。
裕鲁当的开业,无疑给当时横行于济南的日商当铺以巨大冲击,日本当商在济南的活动也因此受到了极大扼制。
然而,好景不长,到了1937年12月23日侵华日军围攻济南时,韩复榘为保存实力,弃守济南,逃之夭夭。在逃离时,命令所部放火烧毁了省政府、日本领事馆、火车站、进德会、劝业场及市内的一些重要建筑物,其中也包括名声显赫一时的裕鲁当。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
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