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坏人变老了”谈起
2016年12月07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也就是近几年吧,为老不尊的情景常见:老人见年轻人不肯让座,就对其拳脚相加;还有位老人索性坐在了一位不让座的女性的大腿上。针对“不敢扶跌倒的老人”这一难题,有些地方甚至专门出台了法律、法规加以引导。广场舞大妈经常把音乐声开得很大以致扰民,不但不听劝告,还恶语相向,甚至动手打人……
  前段时间我去给一个比赛当评委,遇到一位参赛的老者。攀谈中,他自称是一个社区演唱队的,退休前就喜欢唱歌跳舞,退休后更是到处练歌练舞。我问他,周边居民意见大怎么办?他很得意地告诉我:不怕,因为他们拿我们没办法;他们越干涉,我们就把音量开得越大,然后他们就没脾气了……他的话令我愕然。我在购物时经常见到推购物车的老人不管不顾,甚至把购物车直接停在过道上与别人攀谈。还有一些老人大摇大摆走在前面是红灯的斑马线上,有人去跟他们讲理,反遭一顿辱骂……
  于是有人说,这些为老不尊的人,其实年轻时就不是什么好人,只不过他们变老了而已;老人并非总是慈祥、善良、关爱、包容等的代名词。这样的老人不值得尊重,而应该受到严厉的谴责。的确,切割过去很容易,可难道没一点关系吗?“坏人变老”这个话题不缺新注脚。老大妈跳广场舞影响他人,就被泼粪、砸器材报复,这里我们既能看到当年英姿飒爽女民兵的身影,也能看到革命小将造反有理的痕迹。说谁是坏人或好人,下结论容易,使人信服难,世间不会有绝对的好人和坏人。我绝不相信一个人只坏不好,或只好不坏。
  老人本该明事理、辨是非,且德高望重。国人的记忆中,老人一般都代表着讲规矩、有礼貌、重品行。老人经常告诫晚辈不随地吐痰、不乱丢垃圾、不高声喧哗、不乱扔石子,不打架骂街,要坐有坐相、站有站相、吃有吃相,长幼有别。哪怕一些不识字的老人,对读书、文化打心眼儿里敬重。“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贪财,祸不来”“退一步海阔天空”“人要脸,树要皮”等都是很多老人的信条。可如今,好像越来越多的老人变坏了。于是,很多人开始怀念过去。是的,当年“造反有理”的那代人老了,但坏并不会因老而减弱。当年其价值观就是不讲规则、不择手段。给他们提供价值观和精神养料的年代,确实令其无法切割,已深植其中。
  然而,过去也要看多远。太远的不论,目前60岁以上的老人,基本上都经历过数轮政治运动。而这些运动曾把人性中最恶的部分释放了出来。其成长经历,无论物质还是精神,只有“匮乏”二字。且不说“文革”或其他政治运动,仅一个“三年困难时期”就让其患有“匮乏恐慌症”,且一直未能得到有效的医治。精神匮乏,相比物质匮乏更甚!物质长期匮乏导致的生存压力,加上“狼奶”教育中喂养出的丛林法则式的价值观,哪还有什么规则和底线?唯一有的就是嗓门甚至拳头。导致的另一个后果就是理智和文化的缺陷。这批老人不习惯多种声音的理性辩论,而是习惯于一言堂。这些老人读了多少有益的书籍或经典?多数没有。这些老人成长的时代,就是一个没有理性的年代、文化断裂的时代,夫妻反目,师生翻脸,儿子检举老子……再让其回归正常需要时间。这也是目前为老不尊的时代背景(其中当然也有善良和正直的老人)。
  更糟糕的是,变老的“坏人”正在突破底线。想要重拾道德底线需要经过多年的积淀。尽管如此,我们还是要对未来充满信心。小孩子中不是还有那么多“熊孩子”吗?几个为老不尊之人,不可能永远是世之常态。季羡林先生就说过,一些坏人随着岁数的增大,总是会慢慢变好的(大意),虽然这个“变好”的过程漫长而艰难。因此,对老人存在的种种问题,该纠正的还是要纠正,不能因为在“尊老”的光环下,就几乎无条件地轻率服从。其实,当我们需要正儿八经来论证“坏人变老”这个社会问题的时候,这个社会就病得不轻了。当老人轻易能从和善、慈祥、宽容、智慧堕化到贪婪、卑劣、无耻、恶毒的时候,不给他们变坏的机会,是最好的解决办法,这恐怕要靠法律和制度来解决问题了。现实中,过多指责已变老了的坏人,无济于事,应该做的是如何采取措施,保证人干不了坏事、不敢干坏事,即使变老了也一样,这也应该是全社会的共识。
  (本文作者为山东大学(威海)翻译学院副教授、文化学者、自由撰稿人)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