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黄名单传闻为何成为网络闹剧
2016年12月28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一则简单的“情况通报”,却在网上引起轩然大波,这或许是北京警方始料未及的事情。25日上午,“平安北京”官方微博通报,23日晚北京警方依法对涉嫌存在卖淫嫖娼违法活动的多个场所进行查处,查获涉案嫌疑人数百名。
  这些被查的俱乐部,被视为京城顶级娱乐场所。这些豪华夜场被连锅端,自是一大热门话题,但引起网上骚动的,则是所谓涉案人员名单的流传。在名单中,许多互联网CEO、投资人和网红成为关键词,看着感觉整个圈子的重量级人物都“进去”了一样。有人调侃,这两天在朋友圈露脸的,都是来“报平安”的。
  值得一提的是北京警方这次的执法行动,涉及那么多人员,既没听说有人抗拒执法,至今也没发生警方人员粗暴执法的投诉,整个执法过程井然有序,展现出了高超的专业素质。
  正因如此,这场统一执法行动从头到尾都应坚持依法依规,按照严要求、高标准办事。例如,那份所谓的涉案人员名单,究竟是从哪里流出来的,就值得追查。我不相信警方会有人故意泄露这些个人信息和隐私,但名单上说得有鼻子有眼的,甚至还有的名单直接点出姓名(英文),如果真的是从警方内部流出,就应当严厉查办。若是有人为了吸引眼球、恶意造谣中伤他人,也应追查来源,依法处罚。
  就算想关心有哪些人卷入其中,更该关注的也不是那些互联网大佬,而是官员群体。互联网大佬出入色情场所,当然可能涉嫌违法,但官员进入高档消费场所,即便没有涉及色情行为,也是为党纪国法所不许。
  传播类似扫黄名单,是一件很无聊的事情。虽说每个人都免不了有猎奇、八卦心理,但整个朋友圈都疯狂传播此事,津津乐道于此,这就沦为一场网络闹剧了。北京警方的一次执法行动,为何会引起这么大轰动效应,值得好好琢磨。只是不论原因是什么,都不能忽略了真问题。(摘自《钱江晚报》,作者魏英杰)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