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年”不小
2017年01月17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马洪利
  有道是:“腊月二十三,灶王爷上天。”农历腊月二十三是民间传统中特别重视的“小年”,如果说腊八是过年开场锣鼓的话,那么“小年”就是拉开大年序幕的主题曲。在这一天,春节正式进入热热闹闹的倒计时,年味越来越浓。虽然腊月二十三是“小年”,但其中的“年味儿”却不小,小年文化的内涵十分丰富,我们这里就有“腊月二十三,灶王爷上天”的“祭灶”习俗。
  “祭灶”的民间习俗,在我们济南长清东部山区的乡亲们心中,有着特殊的意义和重要的象征色彩,表现了当地悠久的历史文化和山里人企盼祥和、平安的心情。据民间传说,腊月二十三是灶王爷上天“汇报工作”的日子,官居王位的灶君要到天宫去参加一个礼拜(一个星期)的年终总结会议。责任心很强的灶王爷专门告发人间的罪恶和人们的污点,一旦被“点名”告发,“当事者”大罪要减寿三百天,小罪要减寿一百天。所以在祭灶时,家家户户都要“打点”一下灶君,求其高抬贵手,网开一面,不要在玉皇大帝面前乱说坏话。因而当地有“灶王爷上天,一路实说”的歇后语。并流传着“小年腊月二十三,灶王爷爷您上天,玉皇面前多吉言,保佑一家都平安,凯旋归来谢神仙,回到咱家过大年,不缺银子不缺钱,有米有面有衣穿”的民谣,表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和对吉祥如意的迫切追求。
  一般而言,灶君神像是贴在锅灶正面的墙上(这是因为,每次做饭的时候,一掀锅盖灶王爷就能率先尝到饭菜的香气),两边的配联多为“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下联也有写成“回宫降吉祥”的,横批都写的是清一色的“一家之主”(寓意一家人的依靠,家庭里的“主心骨”)。家乡长辈人在祭灶的时候要陈设供品,供品中最突出的是糖果、甜糕、年糕等等,因为这类食品既甜又黏,取意灶君的一张嘴只顾了贪吃,却顾不上说话,上天后嘴被黏住,免生是非,减少了“不安因素”的隐患和忧虑。祭灶时除上香送酒以外,特别要为灶君坐骑撒马料(一些柴草而已),要从灶台前一直撒到厨房门外,目的是为了确保灶王爷满意地踏上到“上边”参加会议的征程。这些仪式完成后,还要将灶君的神像从墙上揭下来与早已备好的纸钱一块烧掉,顺利地“送神上天”,打发灶王爷去天宫“汇报工作”。直到大年三十晚上,再将灶君接回来过年,当天,还有各种“接灶”的仪式。
  从腊月二十三“小年”这天开始,人们就能说“过年话”了,相互见了面的时候,所扯到的话题多是过年安排的事情。从此,村子里的鞭炮声也就此起彼伏地不间断了。乡村年集上更是丰富多彩、花花绿绿地热闹起来,从这天开始的每一个年集赋予了年味新内涵,在我们这里叫做“花花集”。而且,人们赶年集、办年货和走亲访友的脚步声就更加匆匆忙忙了。家家户户都忙着在大门口用镐头劈“火头”(木柴),以备过节之用。为了迎接和庆贺新“小年”的到来,很多人家还要在这天包水饺吃。
  同时,如果谁家在腊八那天,因为某种原因或特殊情况,确实没来得及清扫房屋的话,在打发灶王爷“出发”之后,就可以扫灰(晦气)除尘(陈旧),补上“扫屋布新”这一课。由此看来,如此重视的腊月二十三文化习俗,真的是“小年”不小了。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