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 街
2017年02月09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李孙之慧
  在我的老家临沂,有一条古老而又神奇的街道。从姥姥家的大门走出,沿着乡间蜿蜒的小路一直向南走约二百米,便可看见一条宽阔平坦的水泥路。因为她的平坦宽阔与乡间弯曲的小路相差甚远,所以人们都亲切地称它为“当街”。
  当街已有着上百年的历史。听村里的老人讲,当时,街的最西头有牌坊,最东头还有学校等文化设施……现在的当街虽然不见了先前的踪迹,但却成为了村里最主要的交通干道:她连接着东西两头的公路,南北两侧整齐立着一幢幢用白墙装饰的小平房,平房隔着大街遥相呼应,形成了一种别样的对称美。
  每当夏日的晚上,住在当街两旁的人们在结束了一天的劳作后,纷纷走出家门来到当街:有的三五成群地围在一起话家常;有的几家人一起聚会并在门口架起圆桌,摆上西瓜等解暑的水果或者茶,边乘凉边闲谈;还有的则直接从家里拿着凉席出来,只为能更充分地享受大自然所赐予的田园风光——吹着柔和的晚风,听着聒噪的蝉鸣,嗅着清爽的花香,承着膝下之欢,享着天伦之乐……还能有什么比这更惬意的呢?空中皎洁的月光仿佛给当街披上了一层银纱,天上的繁星在云层中若隐若现,好像也是在讨论着街旁的人们所谈论的事情。这种人和自然和谐共处的场景就像是在描绘着一幅天然的“夏夜纳凉图”,平静又祥和。
  虽然平日的当街是安静的,但是在逢集(每三、八逢小集;每五、十逢大集)当天她却会变得人声鼎沸、热闹非凡。因为此时的她摇身一变成了繁华的商业街,而两旁的住户也随之演变成了商家——只见天还蒙蒙亮他们就开始忙活:有的将农用商品直接摆放;有些民俗工艺品须先搬出摆放货物的架子然后再将其罗列、排放整齐……就这样,直到把所有商品安排有序后,商家才得以清闲并准备迎接买主的到来。大约八九点钟的时候,十里八乡的人们陆陆续续地来赶集,随着集市上的人渐渐增多,当街便开始变得异常热闹。卖家的吆喝声和买家的讨价还价声此起彼伏,人来人往的脚步声和车辆来回的穿梭声相互交织,俨然谱写了一首首“商家交易歌”……由于集市是全天开放,所以一般都是天快黑时商家才收摊打烊,此后的当街便又恢复了往日的平静。
  在我心目中,没有任何一条街可以与姥姥村的当街相比。不仅因为她有着魔术师般的神奇功力,还在于她既承载着商业的繁华喧嚣又沿袭着民间的各种风俗习惯,而最重要的是她还真实地体现了一种民俗文化的传承。所以,当街便成了我记忆中最美好而又最富有民俗气息的乡情印象。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