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能否借“两会”回到正途?
2017年03月10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张子森         

  3月5日,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开幕式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强调鼓励使用清洁能源汽车。随后,针对新能源汽车骗补问题,财政部部长肖捷表示,财政补贴资金不是“唐僧肉”,已经对部分骗补企业进行了公开通报,追回骗补资金和罚款约23亿元,并且对有问题的车辆不再补贴,对闲置的车辆也暂缓清算。
  骗补行为猖獗已经成为阻碍新能源发展的毒瘤,工信部继2016年12月开出首份新能源骗补罚单之后,今年2月4日,工信部针对新能源汽车骗补企业再开新罚单,公布了对7家骗补车企的行政处罚决定。由此可见,相关部门对部分车企恶意骗补的行为确实是“零容忍”。补贴政策本事推广新能源节能减排的方式,但在利润面前一些车企突破了道德底线,上对不住国家政策的苦心,中起不到对环境现状的优化,下对不住满心期待国产出领先世界电动车的热忱。
  我国政府于2009年提出新能源汽车的概念,包括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目前也只有这三类汽车享受政府补贴。今年两会有不少委员、代表提及新能源汽车,全国政协委员、浙江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加快推广甲醇汽车发展”的建议引发了最为强烈的反响。
  另外,全国政协委员、汉能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李河君提出,鼓励支持太阳能汽车研发应用。全国人大代表、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总裁王凤英建议国家,破除新能源汽车地方保护,应修订和完善新能源汽车政策法规和技术标准,加快推动汽车电动化发展。全国人大代表、北汽集团董事长徐和谊,也提出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培植新的增长极,抓住产业的高端环节。
  处于行业前列的车企老总纷纷提到新能源汽车,可以判断出自2017年开始车企要发力的领域和途径。而且他们深知,作为行业领军人士,这些议案和提案都会被相关部门作为重点来研究对待。在新能源汽车发展遭遇“骗补”这一恶性事件后,踏实做新能源汽车的企业肯定会痛心疾首于同行的短视行为,从而担心相关部门收缩了支持力度。
  毕竟新能源汽车自喊出以后,诸多车企已经在其中投入了大量资金和研发力量。收获时日尚不可知,但前行路上的努力不应该因为几个车企的恶意骗补而被忽略。相反的,对于从汽车工业发展角度出发,宁可自掏腰包也不去骗补的扎实企业,相关部门是否应该加大支持力度,从而稳定住研发的军心,为自主品牌在这一领域的发展提供更多保障?
  习总书记曾明确指出,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由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可喜的是,工信部部长苗圩在全国两会期间接受采访时表示,将加强补贴流程监管,考虑用事中、事后的办法给予补贴。而从长远来看,还得研究在2020年政府补贴全部退出之后,用一个什么样的办法来取代补贴政策。
  新能源汽车大势已来,国家相关部门的表态足以坚定汽车企业研发的信心。借风而行的车企,倒是应该自我审视一下眼前利益和长远发展的辩证关系,从而研发出处于世界领先水平的科技产品,完善新能源汽车的相关短板。
  毕竟,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大旗,扛在你们肩上啊。
  2017年全国两会期间,新能源再度成为热点之一,不少代表、委员都提出了相关议案和提案。新能源车曾被视为自主品牌弯道超越合资品牌甚至进口品牌的捷径,但此前爆发的骗补问题使这个朝阳产业备受打击。新的春天已经到来,前行发展了8年的新能源汽车一路走来坎坷不断。今年能否借政策之力,行正确之路回到正轨,值得行业期待。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