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通了 灯亮了 日子越来越顺
省工商局“记书一第”贫扶准精好唱“曲部三”
2017年03月14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文/片 本报记者 李德领

  2015年2月,省工商局选派王洪水、史添翼、袁继忠和徐风等几位同志到单县黄岗镇前花园村、柴庄村、南老窝村、申庄村和张下庄村担任“第一书记”,2016年4月24日,省委组织部和省工商局党组决定由王洪水担任柴庄村“第一书记”,柴庄村工作由工作队承担。两年来,他们强班子带队伍,抓产业上项目,修路架桥,改善民生,赢得了老百姓的口碑和民心,唱响了一曲精准扶贫的“三部曲”。
打基础、排民忧、顺民意
做好百姓民心工程
  张下庄行政村辖4个自然村,村民2200余人,以前基本是靠天吃饭,而且路也不好走。在了解到村民浇地难得问题后,第一书记徐风主动联系单县供电公司,为该村实现了井井通,“现在是路也修好了,平均40多亩地就有一口水井,地头上一刷卡就可以浇地了,很方便。”张下庄村支书胡冠连说。
  “只有做好老百姓急需要解决的难题,才能赢得老百姓的信任。”作为工作队队长的王洪水这样说。一进村,“第一书记”便积极联系和协调水利、公路、交通、电力等部门,与村“两委”带领群众解决制约村经济发展的路水电等基础设施问题。
  两年内五个帮包村累计硬化道路46.583公里,基本实现了村内主干道、巷街道路户户通;为帮包村打灌溉机井146眼,实现了每50亩一眼井,达到了田田有灌溉井的目标;生活用电电网总投资420万元,农业生产电网总投资460万元,实现了井井通电,惠及帮包村5500人口、1万亩耕地。同时,为4个帮包村新建了总建筑面积360平方米的办公场所,新建8个文化健身广场,安装了LED路灯,清理了村内垃圾,村容村貌、村居环境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老百姓拍手称赞。
上项目、抓产业、促脱贫
建立脱贫长效机制
  在张下庄村山东浮杨食用菌专业合作社采访时,48岁的张爱花正在装菌袋。她家里上有老人需要照顾,还得看孩子,出去打工那是不可能的事,看到别人出去挣钱,心里总是羡慕,“自从“第一书记”帮忙建起合作社以后,在村里打工一个月挣两千多块钱,还不耽误照顾家庭。”张爱花说出了不少村民的心里话,这也是村“第一书记”徐风想要得到的结果。
  张下庄村有贫困户146户,425人,造成贫困的原因既有生产方式单一,也有群众观念落后的主观因素,徐风握着手里30万元扶贫资金一直在寻找对比最适合的产业项目,经过比对调研,村两委选择了木耳大棚种植作为省派“第一书记”30万资金扶贫项目,成立了“山东浮杨食用菌专业合作社”,申请了“铁倍”注册商标,设计制作了包装袋、包装盒,并联系省、市、县30余家超市进行合作,拓宽了张下庄村木耳的销售渠道。“这样一来,木耳种植户有了收益,合作社、村集体也有了分成,通过大棚用工,又解决了部分贫困户的问题,扶贫资金效益得到了最大发挥。”徐风介绍说。
  前花园村则利用30万扶贫资金,引进山东方宇商标事务所共同投资142.65万元,建设了占地8亩的山药粉条加工厂,注册了“黄岗垄腾”商标,制作了包装礼盒,用山药和红薯作原料,加工成粉条,预计年销售收入300万元,帮包村集体收入可达100万元。“要输血更要造血,通过精准发展产业,增强贫困户的内生发展动力,才更长远。”前花园村第一书记王洪水说,“第一书记进村扶贫绝不能是一阵风,让村集体经济自身具备造血功能,为村里后续发展打下根基,才能让贫困户真正脱贫不返贫。”
强班子、育骨干、带队伍
打造“带不走的工作队”
  省工商局帮包的五个村庄普遍存在党员年龄老化、结构不合理、软弱松散,党的生活不规律、组织凝聚力较差等现状,对此,王洪水提出,要把强班子、育骨干、带队伍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一定要把工作成绩突出的优秀党员选入“两委”班子,把优秀村带头致富的大户能人发展为党员和做后备干部储备。这项提议也得到了其他四位“第一书记”的认可。两年来,五个帮包村共选配年轻支部书记两名、村主任1名,选配村委干部9名,发展新党员6名,培养入党积极分子11名,为基层党组织注入了新鲜血液,增强了发展后劲。
  在“第一书记”的督促下,帮包村党支部凝聚力逐渐增强,“三会一课”“两学一做”等活动开展得扎扎实实,尤其是组织党员干部到焦裕禄纪念馆、先进农村等地学习参观,更是激发了党员的积极性和战斗力。“在‘第一书记’的带领下,确实开阔了眼界,思想也转过弯来,明白了作为共产党员应该咋做,咋为老百姓办事。”前花园村党支部书记张富远说。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