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值”高但运量小,更适宜中小城市
2017年04月28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有着如此浪漫的名字,落户济宁的“云轨”到底是个啥样的交通工具?与地铁等交通方式相比,它有哪些优缺点?这种交通方式的发展前景如何?

  本报记者 范佳        
类似空中小火车
还能无人驾驶

  形象地说,云轨类似于空中小火车,在城市道路中间的绿化带上搭起深二三十米、高10米的双向轨道,列车在其上运行,最高时速可达80公里。云轨搭载自主研发铁电池,采用全铝轻型和流线型车身设计,搭载铁电池储能系统、永磁轮边直驱电机、轻量化车体、单轴转向架、能量回馈及通信系统和辅助的无人驾驶等领先科技。极端特殊断电情况下,通过启用储能电池继续行驶10公里,确保乘客安全抵达展台。
  云轨列车的本名叫“跨座式单轨”,顾名思义,跨座式单轨列车的行走机构并没有采用轨道交通中最常见的钢轨钢轮,而是胶轮和混凝土。轨道就是一根竖置的混凝土梁,列车就整个“骑”在这根混凝土梁之上,通过混凝土梁顶部和侧面的数个胶轮进行接触,从而依靠混凝土梁获得必需的支撑力和方向导向。
  云轨是比亚迪继IT、汽车、新能源之后的第四个产业,目标市场主要是中、小城市的骨干线和大中城市的加密线、商务区、游览区等线路,解决大众出行的“最后一公里”难题。
  追根溯源,其实云轨不是什么特别神奇的高新科技,原型机早在1820年就被发明了。1824年,世界第一条货运单轨在伦敦投入运营。1888年,世界第一条跨座式单轨铁路出现在爱尔兰。1958年,德国人承前启后地将单轨的技术归纳为三个要点:跨座式、混凝土轨道、橡胶轮,即所谓的“ALWEG型独轨”。此后,美国、日本、意大利、新加坡等许多国家都修建了这种形式的轨道交通设施,其中尤以日本为多。
适应力强成本低
但运载能力有限

  与地铁相比,云轨有其自身的优势。它适应能力强,可在建筑物密集、地形起伏大、坡陡急弯处等不同环境下建设运行。云轨可作为城市干线,市中心与第二中心或卫星城的连接线,地铁等大运量运输工具的接驳线,连接小区、医院和学校等,还可以作为旅游观光线,是现有交通轨道交通体系的重要补充。另外,它还有景观效应好、施工简便、投资少、噪声小等诸多优点。
  那为何目前很多大城市未选择单轨呢?这源于云轨的硬伤——运载能力不足。在云轨的部分参数里,其运载能力是0.8万-4.0万人/小时单向。此外,还存在跨座式列车没有统一的标准、现有的城市规划中没有预留这一类轨道交通的低空空间等问题。
  尽管如此,云轨势将发光发热。在城市交通发展中,云轨可与地铁、轻轨、道路客运等交通方式相辅相成,形成地下、地面、空中的立体化交通模式,为城市提供更完善的交通出行方案。
  深圳市城市设计促进中心2013年进行的一个课题《光明(新区)多地面城市工作坊:22问》中有这样一段话:每一种未来城市无论如何发展,空间的多层化利用都是必需的。以立体交通为导向的立体多层城市,将是更先进的未来城市的发展雏形。云轨就是一个适合多层城市生活的解决方案。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