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前絮语】
铁马秋风
2017年05月07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徐静

  在辛亥革命中,山东只独立了12天,随即取消。但这并不妨碍齐鲁志士继续追随中山先生宣传共和,积极参政。曾被孙中山任命为“中华民国大元帅府参议”的于均生,就是一位“辛亥老人”。本期“人文”刊发的《辛亥老人于均生的传奇人生》是家人缅怀于均生诞辰130周年而作。作为于均生的孙辈,于复曾先生今年已经86岁,他与本文的另一作者,也是于均生唯一健在的小女儿于舟之一起,不但回忆了于均生追随孙中山先生南下护法的经历,还介绍了他作为山东早期“海归”在家乡兴办洋学堂、转战实业创建山东最早的新式染厂“大华”染厂的传奇经历。
  山东派遣留学生,见诸文献记载的,始于1903年,次年,于均生考取官费留学日本名额,可见他是山东最早的一批留学生了。接受西方现代教育的他一直不忘优秀传统文化,这都源于幼年打下的深厚的国学根基。据于家人回忆,于均生晚年酷爱收藏文物,家中藏有古书万册,其中有《古今图书集成》《四部丛刊》等珍藏本;名人字画近千幅,碑帖百余件等。于均生精于书法,以隶书、行草为最,功力深厚。他为人书写时,常盖有“抱瓮庐主人”印章。送出去的书法全都是历史上爱国者的诗词、言论及励志之作,现仍存世的隶书代表作——爱国诗人陆游《书愤》诗句“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是他写于抗战即将胜利的1944年。在日伪横行、鹰犬当道的岁月里,于均生就是以这种独特的方式表达其期盼黎明早日到来的爱国情怀。
  1949年2月23日,这位孙中山先生的忠实追随者、民主革命志士,集实业家、教育家、书法家于一身的辛亥老人走完了62年的传奇人生。他那献身民主革命的精神、创建民族工业的艰辛、抵制倭商威胁合办的浩然正气给后人留下了无限的思念。   
  本期“人文”还刊登了一篇“质疑”泰山六郎坟的文章。泰山周边,分布着为数众多的杨家将遗迹,诸如南天门(奉祀穆桂英像)、六郎坟、杨六郎祠、孟良台、焦赞台、穆桂英沟、穆英台、穆柯寨、降龙树、杨家台等等,多达二十余处。与历史上杨业、杨延朗(杨延昭)等人军事活动区域(今山西、陕西、河北境)相距甚遥的东岳泰山,为何会出现如此之多的杨家将遗迹,无疑是一个颇具兴味的文化话题。今年3月泰安“一在建小区挖出宋代古墓”的消息引起了社会关注,随着对出土墓碑更加深度的解读,泰山学院泰山研究院副院长周郢有了新的突破,根据其考证,传说中泰山南麓的杨六郎墓,应为北宋武经大夫姜茂昌墓,后人因其系衔为武职,姜杨音近,遂讹为杨六郎(延朗)墓。地名,是地域历史地理文化的集中反映,或讲历史典故,或指地理风貌,或有人文内涵,“六郎坟”之名的讹传,大概也寄托了当地百姓对这片故土的主观想象与美好期望吧。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