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长莺飞忆“斗草”
2017年05月07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邬时民
  春末夏初草青青,百花开放鸟争鸣。我们小的时候,物质生活匮乏,大部分孩子户外活动可以用“原始”两字来概括,最大的特点是不花钱或很少花钱,诸如打弹珠、翻纸片、踢毽子、捉迷藏、斗鸡(人与人用膝盖相互顶撞)等,而在乡下,还有一种叫做“斗草”的传统游戏。
  在莺飞草长的日子,孩子们以草相勾,捏住相拽,坚韧者胜,折断者败。斗草不需要特别的娱乐设施,只要在草地上就地取材,就可以玩得不亦乐乎。
  斗草起源于汉代。据《历代社会风俗事物考》记载:“汉以前不见斗草之戏。”《物原》认为:斗草“始于汉武”。自唐朝起,斗草逐渐盛行,不但儿童玩斗草,成人也爱这玩法。唐朝诗人崔颢的《王家少妇》谓:“闲来斗百草,度日不成妆。”诗中反映出王家少妇富有情趣的生活,闲来斗百草跃然纸上。与妇女们相比,成年男子斗百草还带有一种“赌”的色彩。“禁庭春昼,莺羽披新绣,百草巧求花下斗,只赌珠玑满斗。”这是李白在词《清平乐》中的描述:斗草赢了能够“珠玑满斗”。
  到了宋朝,除了端午,在清明及整个春天都有斗草活动。“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相迎。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北宋词人晏殊《破阵子》这首词就突出了斗草这一古老的游戏,说明了古人爱好这一习俗。时至今日,斗草活动已难以看到,只成为心中难忘却又遥远的记忆了。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