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济南的公交车
2017年05月10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记得上世纪60年代,济南街头上行驶的几辆公交车几乎都是由解放卡车改装的,大红的车身白色的车顶棚,车头凸着一个大大的肚子,车座是木条钉制的,硬得直硌屁股,人们管它叫“大鼻子车”。公交线路也仅泉城路、大纬二路、经四路等那么几条,人们出行多是靠两条腿去丈量路程,极不方便。
  说起当年公交车的不方便,记得有一年冬天,刚参加工作不久的我,因开会错过了单位班车,只好从位于葛家庄的工厂步行回县东巷北口的家。当时天黑路滑,风雪扑面,路两边全是白茫茫的田地,空寂无人。自己壮着胆一路西行,走了九十多分钟,摔了三个倒,磕瘪了饭盒,摔疼了膝盖。待回到家中时,已冻得说不出话,雪人似的站在屋中,两行“冤”泪不由自主地流了下来,心疼得老妈又是灌烫壶,又是盛热粥的。打那以后只要到了班车发车的时间,管他什么开会、活动,提起兜来就往外走,谁也别想拦我,要不你就把我送回家去。其实单位班车也只是送到解放桥,从解放桥到县东巷还有好大一段路要跑呢!
  直到上世纪70年代,在济南才见到那种平头的公交车,颜色也单调得很。
  印象很深的是1973年,我在大明湖路看到一群外宾游览大明湖(那年代在济南市很少有外国人,所以都尊称外国游客为“外宾”),乘坐的一辆广州大客车停在路边,这车真是漂亮呀,淡淡的豆绿色清新明亮,圆润优美的车身,宽敞明亮硕大的弧形前车窗,车座子上都蒙着洁白的座套,啧啧,高端大气上档次。“人家这叫大轿子车,车座都是沙发的。”我炫耀地向大伙描述着,羡慕之情溢于言表,引得小伙伴们那几天没事就往大明湖跑,想亲眼目睹广州大客车尊贵的美丽容颜。
  1976年,听说泉城路、解放路一线要建济南第一条无轨电车,高兴得我不得了,就盼着再也不用大老远地跑到解放桥去赶班车了。那时每天在解放桥下了班车都要看一看工程进展,看那身着棕色西服大衣勘察现场指导施工的工程师,金丝眼镜,白皙的面容,大背头不时地用手捋一下垂在眼前的长发,帅气地甩一下头;看施工的工人们竖起了一根根的电线杆,又架上了一股股的铜缆;看那辆大红的载着一个电动平台的维修车在泉城路上边走边整理着空中那两条平行的线缆,当时还想:这电缆也没有个外皮,任由铜线这样裸露着,赶上下雨下雪的还不漏电啊?那电车是不是也会漏电?想想还真让人惴惴不安。尽管担心可还是盼望着那拖着大辫子的电车早日运行。经过将近一年的施工,终于看到了漂亮的电车,高擎着那两条大辫子在身边驶过。1路电车建成通车那天的庆祝仪式隆重热烈,马路两旁挤满了想一睹电车芳容的市民,济南的电车建设当时还创造了“当年设计、当年施工、当年建成、当年通车”的全国纪录。1977年元旦放假过后去上班,第一次坐上无烟无味、平稳舒适的电车,这一路打心眼里想唱歌。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