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胜潍北管理区:
二维码让油井管理更精细
2017年05月10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本报5月9日讯(记者 顾松 通讯员 于佳 王伟) 近年来,随着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公众也享受着二维码在购物消费、沟通交流等方面带来的便利。在胜利油田东胜公司潍北采油管理区,技术达人将二维码引入日常工作,让油水井管理与互联网融合发展,推动油企提质增效升级。
  走进潍北采油管理区,二维码在每口油水井的井场随处可见。只要打开手机微信扫一扫,一张张包含着生产状况、油藏属性、开发作业、井筒状况、解决对策、效益评价等多项内容的图表,在手机上清晰地显示出来。从地理位置到生产状况再到成本效益,每口井的资料信息都一目了然。它们就像一个个微型数据库,为这个管理区油井生产提供着便捷。
  “这既是打破油井封闭式管理模式的一扇窗口,也是提升工作效率的一种信息化手段。”在潍北采油管理区党委书记、副经理张信超看来,长期以来,潍北采油管理区曾采用建立躺井档案馆、健康卡等“一井一策”档案管理法。使用过程中,除专业技术部门外,运维员工对油水井情况了解的并不全面,特别是每次“会诊治病”时,还要从大量资料里反复查找,费时费力。
  只有全面了解油井,才能精细管理好油井。对此,潍北采油管理区借鉴医院病历信息化管理模式,围绕油井特点、健康状况到病情治疗过程,把每一口油水井信息汇总起来,通过服务器为每口井生成一个二维码,并利用这个载体把生产信息呈现出来。
  为了更好地发挥信息化技术在生产中的作用,潍北采油管理区积极转变观念和思路,在二维码使用上不断升级。“借助定位软件把二维码加入谷歌地图后,只要用谷歌定位到井位并点击进入,二维码就会自动弹出,实现足不出户就能实时掌握油水井信息。”张信超说,目前,管理区结合每月成本核算变化,将油水井效益评价情况录入进去,为生产成本管控和措施优化提供数据支持。
  据了解,昌90注采管理站管辖的昌3是个老区块,老井多管理起来自然比较复杂。自应用二维码“身份证”以来,站上的员工从井场管护变成了油井“医生”,对油水井生产规律掌握的越来越清楚,判断故障的综合能力也得到提升,使油井检泵周期大幅延长,并通过合理调参实现单井日节约600度电。
  微信二维码的灵活与便捷,让潍北采油管理区油水井管理越来越精细,效益发展步伐也更加铿锵有力。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该管理区同比减少作业费40余万元,仅4月份就比3月份节约电费1300余元。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