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大舞台”周六迎专场
《姊妹易嫁》一解戏迷相思苦
2017年05月12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本报讯(记者 刘雨涵) 13日,由本报和山东省文化馆主办的“百姓大舞台”将在山东省文化馆群星广场上演吕剧专场,山东吕剧院的青年演员带来经典剧目《姊妹易嫁》。
  作为吕剧最具有代表性的经典之作,《姊妹易嫁》自从上世纪50年代创作出来后就一直深受广大观众的喜欢。山东省吕剧院院长蒋庆鹏表示,“这是我们到基层时被要求演出最多的剧目之一。”这部剧取自蒲松龄《聊斋志异》的情节,经过戏剧化改编而成,讲述了姐姐素花自幼与毛纪定亲,娶亲之日,因嫌毛家贫穷,竟不顾旧日情义,拒绝完婚。妹妹素梅激于义愤,并感毛纪忠诚,愿代姐出嫁。上轿之时,始知毛纪已得中新科状元,素花羞愧难当,后悔不已。蒋庆鹏称:“吕剧的表演细腻,唱腔亲民,讲的都是百姓的身边小事,易于引起共鸣。《姊妹易嫁》剧情简单,老少皆宜,让观众既能收获感官愉悦,又能受到思想上的教育。”据不完全统计,现在已经有83个剧种移植了《姊妹易嫁》的故事,吕剧《姊妹易嫁》2012年还曾荣获“第二届全国舞台艺术优秀保留剧目大奖”。
  吕剧由“山东琴书”演变而来,之所以叫吕剧,说法不一。有的说因吕剧形成初期演出《王小赶脚》,剧中有跑驴的情节,故众人称其为“驴戏;再有说法是因为其前身为琴书,琴书的演员多为夫妻同台,两“口”为“吕”,故称为“吕剧”。1953年,山东省吕剧院成立,至此吕剧这一剧种正式确立。虽然吕剧的历史不到百年,但是在山东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在鲁东、鲁北、鲁中还有江苏北部等地区尤为受欢迎。山东吕剧院50年代初创作演出的现代戏《李二嫂改嫁》曾风靡全国,成为全国演出现代戏的“八大红旗院团”之一。更有《姊妹易嫁》《小姑贤》《借年》《墙头记》等优秀传统剧目久演不衰。蒋庆鹏介绍说,近二十年来,吕剧扩展了其表演范围,排演了许多大型新编历史剧及重大题材的现代戏,如《苦菜花》《百姓书记》《补天》《石龙湾》等,证明了吕剧强大的生命力。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