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前屋后皆风景
2017年05月12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陈莹,笔名莺歌。生肖兔,性别男;大学文化,中共党员;曾任教书匠,现为公务员。业余时间以笔耕为乐,作品散见于省内外多家报刊,入选过多种文集。系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济南市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出版有散文集《醉人的微笑》《春天对秋天的致意》等,曾获济南文学奖。
  陈莹

  山水之美,不在乎名山大川,房前屋后皆风景——陶渊明说过大意如此的话。仔细想想,确有道理。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滋补我们心灵的最佳养料,正是身边风物,寻常景观。
  对于风景,我们习惯于舍近求远,北边的人往南跑,南边的人往北赶;外边的人向里挤,里边的人朝外涌。从不缺乏追逐远方山水的热忱,却对近前的草木熟视无睹,无动于衷。总以为身边风景唾手可得,随时可看,以致一拖再拖,终生错过。好比山民砍柴,离山十里,柴在家里;离山一里,柴在山里。此种情形,人们称之为“旅游”。旅游,也算是一种“围城”情结吧?
  身边有些朋友,经常在附近周边跋山涉水,乐此不疲。我很好奇,随之出游几次,不禁为家乡的钟灵毓秀而惊叹,同时也为自己的孤陋寡闻而汗颜。
  初夏时节,我应约去一位老朋友家做客。这是一个三面环山的村庄,山岭合围如一张座椅,村庄安详地端坐其间;村中有很多水塘,尽管大小不一,但无一处不是碧水滢滢。鹅鸭嬉戏,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鱼翔浅底,从容而不迫,悠然而自得。
  出村往北约两公里,有一大截古长城遗址,断壁残垣横卧于山梁之上;芳草萋萋,相杂其间。如同一条古老的长龙,七环八绕,锁住了数千年的文明。我细细端详着古长城,感觉像极了坐在墙根下晒太阳的老人;它沉默不语,仿佛也在眯着眼睛看我。这来自远古的目光,穿越历史的积淀,逼视我的灵魂。秦时明月汉时关,明月犹在,关隘不存;古长城上的硝烟与呐喊,已经化作了云雾,飘零不知何处。
  长城老了,它在完成一世的荣耀之后,升华为人们仰望的高度。我坐在长城黄褐色的石块上,极目望远,感觉自己是如此幼稚与渺小;以长城遗迹为背景,自拍几张照片,我的面貌又是如此真实而清晰。历史是遥远的,现实是亲近的;历史在衬托现实,现实在延伸历史。当时天气和暖,柔风吹拂的脸庞有点儿痒痒,心中也温热起来。
  再行不远,有个原始的山峪。峭壁悬崖,沟谷幽深,怪石奇松林立,湖泊水潭遍布,森林植被茂密,山珍草药丛生。蝴蝶与蜻蜓翩翩起舞,蜥蜴与小蛇蜿蜒爬行;时有野兔奔入岩洞,常见山鸡飞上林梢,一切都彰显着大自然的勃勃生机。
  还有更神奇的,山下村民祖祖辈辈用来垒猪圈、打猪槽的石头,经过专家考证,竟然是形成于距今5亿多年前的木鱼石,内含多种有益人体的微量元素和矿物质,而且防腐性能极好。木鱼石给周边的百姓带来了财富和商机,馒头山可谓不可多得的风水宝地。
  几趟跑下来,我渐渐喜欢上了“近家游”。一个周末,我站在老家的湖泊岸边,心潮如湖水一般激荡涨满。此时正值大雨过后,天空依然阴云密布。只见宽阔的水面上,一个异常庞大的燕阵,成千上万只燕子,铺天盖地,高飞低旋。横跨湖面的几条电线上,也密密麻麻地挤满了燕子,既像是长长的音乐线谱,又像是整齐的士兵队列。这些人类的老朋友呀,相邀相约到此玩耍,是看中了乡亲的友善朴实好人品,还是迷恋上老家的好景色呢?这样大规模的阵容,如此壮观的景象,我从来没有见过,做梦都没有想到过,堪称大自然的奇观呢。它们来自何方,要去哪里呢?我无法猜想,只感到震撼。
  市里的几个朋友,过腻了熙熙攘攘嘈嘈杂杂的日子,跑到城乡接合部买了房子,节假日常来小住。楼前是或油绿或金黄的庄稼地,开窗就是清新的风景。夏秋两季,小麦,玉米,谷子,花生,大豆,高低相间,层层铺叠;数座小山,与庄稼地手足相连,山坡上植被茂密,郁郁葱葱。人往窗前一站,立觉芬芳扑面,养眼提神。如果把窗口当画框,窗外的风景就是一幅装裱好的立体画呀!足不出户,就能天天赏画,这是多有诗意的生活啊!
  桑梓之地不乏佳景,“围城”当中美不胜收。如果跑远不方便,那就“近家游”呗!将房前屋后的风物悉收眼底,也是蛮不错的精神享受哩。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