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中心医疗集团B超医生齐华:
藏民眼中的宝,市民为她叫好
2017年05月26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援藏期间,齐华和当地的藏民和孩子们结下了友谊。
   【开栏语】
  在我们身边,有这样一群医务工作者,他们恪守信念,救死扶伤,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用精湛的医术和服务,为患者解除病痛带来健康,行医路上,他们在平凡中非凡,在尽头处超越,用守护诠释着医者大爱,用行动演绎着生命精彩!
  即日起,本报联合青岛市中心医疗集团开设“‘暖’眼看医护”专栏,聚焦医护这个特殊的群体,关注身边的最美天使,感受他们的心路历程,“暖”眼看他们的精彩人生。同时,本报还将在《齐鲁壹点》客户端(本版右上角二维码)开设专栏,欢迎广大读者积极留言,一起寻找暖心的医患故事。

本报记者 刘腾腾
  “望女儿克服高原反应和生活中的困难,出色完成组织交给的任务,期望凯旋!老爸……”这是一位医生父亲在同为医生的女儿出征援藏前,写给女儿的话,字里行间透露着为人父的担忧和期盼。
  去年8月,为进一步提高藏区居民的健康水平,国家卫计委组织援助西藏开展包虫病流行情况调查工作,青岛市中心医疗集团医生齐华入选青岛医疗援藏团队,是团队中唯一的一名女医生。在援藏一个多月的时间里,齐华最终不辱使命,出色完成了援藏任务,荣获岛城“最美青年”。
女承父业
继承父母衣钵,坚持行医救人

  今年40多岁的齐华是青岛市中心医疗集团腹部超声科医生。作为一名父母都是医生的“医二代”,齐华从小耳濡目染,长大后,她决定继承父母衣钵,行医救人。1997年,她正式成为一名超声科医生,这一干就是20年。
  对齐华来说,选择医生这份职业是荣耀也意味着艰辛。B超室作为中心医院最繁忙的科室之一,每天要接诊数百位患者。对齐华来说,每天至少为近70名患者做诊断,为了能给更多人看病,她每天早上提前半个多小时到岗,为了节省时间,强制自己不喝水不去厕所,加班加点是常事,在夜晚被急诊叫到医院为病人做检查更是家常便饭。这样的工作节奏让她的身体也出现了肩周炎和颈椎病的问题,长期缺水也导致她一度出现尿路感染的症状。但一坐在诊室里,她却一如既往地要求自己认真细致。多年来,齐华靠着敏锐的观察力,为临床提供了有效的诊断依据,在幕后为临床医生解开一个个难解的谜题。
请缨援藏
不畏高原艰辛,守护藏民健康

  去年8月,接到援藏的通知后,齐华考虑到科室人员紧缺的现状,顾不上正值升初中关键时期的女儿,主动请缨,毅然地踏上了援藏之路,进驻日喀则市桑珠政区8个村,开展超声筛查及流调工作。
  包虫病是严重危害藏区居民的传染性疾病,而超声检查是诊断有无包虫病感染的最佳方式。作为青岛援藏团队中唯一一位女医生,齐华坚持跟同行的男医生一样,看似柔弱的她每天要背负五六十斤重的精密仪器,一起爬山越岭,入户摸清包虫病流行现状。她每天要在海拔4000多米的乡村为200多位藏民查体,起初异常严重的高原反应让她实在有些吃不消,常常头痛、头晕、失眠;为了节省时间给更多藏民看病,她工作时尽量不喝水,隔离服里的衣服每天都被汗水浸湿,身体处于大量缺水缺氧中;午饭也没有固定的时间,选择在大家空闲的时候一起吃。
不辱使命
出色完成任务,获评最美青年

  虽然援藏之路艰辛,但对齐华来说,有家人做后盾,所有的辛苦都微不足道了。“为了让我更好的完成工作,家人给了我特别大的支持,丈夫对我的选择很理解,公婆也专门从老家赶到青岛帮我照顾女儿。”就这样,一个多月的援藏时间,有了家人的支持,齐华没有了后顾之忧,她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认真细致地为当地藏民进行检查。一个月的流调工作下来,她也与当地的藏族同胞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朴实的藏民们还为齐华他们准备了青稞酒和最尊贵的哈达。
  由于她的出色表现,在2017年寻找“青岛最美青年”活动中,齐华荣获了“崇义友善类最美青年”的荣誉称号。
  父亲对她说
  “女儿,恭喜你被评为青岛“最美”青年,全家都很高兴,老爸为你感到骄傲!作为一名医生,无论什么时候都不能忘记救死扶伤的本职,要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做一名好医生,爸妈身体都挺好的,不要挂念,你要照顾好自己身体,祝愿你工作顺利!”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