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拦外国小伙”,以公平执法树法律权威
2017年06月13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拦下闯红灯的外国小伙,就是公平执法的生动体现;分批次公布拆违名单,也诠释了公平执法的决心。公平执法推动市民养成敬畏法律的习惯,这样的习惯一旦养成,法治及其所维护的社会秩序就有了更稳固的基础。
  最近,一则济南交警路口执勤的视频火了。视频中,交警拦下了一个骑电动车闯红灯的外国小伙子,用英语对他进行了批评教育。看到视频中外国小伙子一脸歉疚的表情,就有网友在视频下方留言,“估计再也不敢闯红灯了。”
  平心而论,视频中所展现的,只是一次很寻常的交通执法。这段视频之所以被热传,与被执法对象是个外国小伙子有很大关系。或许交警自己也没有想那么多,但他用一口正宗的“山东英语”,客观上向执法现场以及看到视频的人们,表达了一个鲜明的态度:无论来自哪里、什么身份,都不能突破法律的底线。在通常情况下,某些具有某种“特殊性”的执法对象被严格依法处理,在验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信条时更有说服力。难怪不少外地的网友,通过留言衷心地为济南整顿交通秩序的决心点赞。
  与此类似,济南拆违拆临工作中“先公后私”的行动原则,也发挥了这样的作用。执法时如果做不到一视同仁,最终将会损害法律的权威。执法活动,最经常遇到的困难就是人们对“选择性执法”的质疑,一旦执法过程中出现了“特例”,很容易让人们对执法的公正性产生怀疑,严重的还会形成普遍违法的“破窗效应”。如今在不少地方,违章建筑以及电动车违反交规之所以成为顽疾,主要原因就在于缺乏严厉且无缝覆盖的执法,“漏网之鱼”太多,白纸黑字的法律失去了应有的威信。
  眼下,包括济南在内的一些城市都在集中开展道路违法以及违章建筑的清理,在这个过程中,严格遵循“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客观上有助于法律权威的树立。拦下闯红灯的外国小伙子,就是执法平等的生动体现;分批次公布拆违名单,诠释了公平执法的决心。公平执法推动市民养成敬畏法律的习惯,这样的习惯一旦养成,法治及其所维护的社会秩序就有了更加稳固的基础。这就是“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全体人民都成了“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道路秩序是这样,城市建设也是这样,“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在一个个领域开花结果,最终形成的是普遍的规则意识。“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有了规则意识和法治信仰,城市的发展也就获得了稳固的根基。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