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塑令”应将着力点放在回收环节
2017年06月13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江德斌

  九年过去了,“限塑令”几乎名存实亡,甚至让人感觉塑料袋的用量比以前更大了:小商铺随便给,大超市从中赚得钵满盆满——手拎袋一律收费,连卷袋则以强制消费的方式转嫁到商品价格中,使“限塑令”沦为“卖塑令”!大部分超市根本没准备环保袋,想装东西只能买塑料袋,消费者想环保都不行。还有些商家通过“互联网+”推广塑料袋,付款时扫码关注,就能免费得“袋”。
  在九年前“限塑令”刚推出来时,各地都在轰轰烈烈推行,声势浩大,可是虎头蛇尾,现在基本上悄无声息了,“限塑令”已然名存实亡,没人再对市场进行督查,更没多少人还记得这个环保政策。而且,经过九年来的收费配套政策实施,各地商场超市均对塑料袋进行收费,民众也习惯了购买塑料袋,导致商超成为“限塑令”的最大受益者。
  从“限塑令”的执行情况看,在初期确实达到了一定的效果,在收费政策与宣传、督查压力下,很多消费者打消了用塑料袋的念头,转为使用环保袋,部分地方的塑料袋使用量降低了50%以上。但数年之后,几毛钱的塑料袋收费对居民而言不再成为负担,加上菜场、小商店等塑料袋使用处于失控状态,又缺乏性价比好的替代品,令塑料袋使用量恢复增长,现在“限塑令”已经失去了原有的效力。
  导致“限塑令”失效的原因有很多,如监管不力、替代品不完美、收费效力下降、民众环保意识不足等,多种因素叠加在一起,最终导致了“限塑令”执行不力的局面。从世界范围来看,很多国家在推广“限塑令”时,均遭遇到塑料袋使用量回潮的尴尬,因此,要吸取各方的经验教训,换个思路来解决塑料袋问题。
  “限塑令”目的是减少塑料袋使用量,倡导环保理念。那么,不妨按照谁污染谁治理的环保原则,将“限塑令”的执行侧重点放在回收环节上。目前,塑料袋的消费端难以全面监控,消费者也为塑料袋花了钱,很难再去限制消费者去使用塑料袋。因此,要加强对塑料袋的回收利用环节的管控,对生产厂家和销售商征收环保税,将环保成本转嫁给供给端,并对塑料袋回收商家给予补贴,从而解决回收处理费用,以逐步提高塑料袋的回收利用率。
  塑料袋也是一种宝贵的资源,属于石化类产品,本身有回收再利用的价值。目前,全球只有14%的塑料包装得到回收,而最终被有效回收的只有10%,绝大部分都被弃掉,给环境造成严重污染,亦是巨大的资源浪费。因此,在塑料袋尚无完美替代品之前,应改变“限塑令”的执行策略,把主要精力用于回收环节,管住塑料袋的最终去向,提高回收利用率,从而防范白色污染。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