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雪君来济回望外祖父丰子恺:
他有一颗不老的灵魂
2017年06月25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在大家眼中,丰子恺是漫画家、散文家、美术教育家、翻译家,是学贯中西的艺术大家,那么在其后代人眼中,丰子恺有怎样的形象呢?24日,上海丰子恺研究会理事长、丰子恺的外孙宋雪君在济南解读了丰子恺的艺术人生。在随后的采访中,宋雪君称,丰子恺“心境平和、淡泊名利”的品质至今仍在影响着一代代后人。

  本报记者 师文静

“不要脸”的画意味深
  丰子恺几十年艺术生涯著作等身,有散文,有学术研究,当然最被大家所熟知的是漫画以及他的艺术启蒙工作。宋雪君称,“丰子恺1914年进入浙江第一师范学校,遇见了他的恩师李叔同,李叔同教其美术,对其人生也产生了很大影响。在动荡环境中,丰子恺完成了李叔同的交代,前后历时50年,创作出6集分量的《护生画集》。”
  丰子恺的漫画,寥寥几笔,或率真自然,或意味悠远,体现了其豁达内心和思想内涵。宋雪君说,丰子恺的画作很多充满童心和童真。“比如《取苹果》《抬轿》《英文课》等,都是小孩的趣味故事。”讲起外祖父的画作,宋雪君如数家珍,将画作中的小趣味说得很透彻。“很多作品也反映了丰先生的人生哲学,比如《跌一跤,且坐坐》,既然跌倒了,就坐下来歇一歇,对人生的态度是多么的豁达。”宋雪君多次提起丰子恺式的艺术风格是:“最喜小中能见大,还求弦外有余音”。“丰先生漫画中很多形象都没那么满,而是给人无限的想象空间。如人物漫画中,人常常是没有眼睛鼻子的,只有嘴巴。虽然很多人说丰先生的作品‘不要脸’,但其作品的意味却表现得淋漓尽致。”
  宋雪君说,丰子恺一生随着时局动荡,迫于形势定居上海,历经西南的“逃难”生活,此后十年浩劫。他最后几年的人生里,心里装的还是画画。上世纪70年代,丰子恺最后几年都睡在阳台上一张1.58米长的小床上,从来都没有伸直过身体。就在小床边的书桌上,他悄悄完成了最后的作品《护生画集》第6集。宋雪君说,因为外公完成了大事,没有了牵挂,第二年身体就变坏,病逝了。
慷慨送出无数画作
  早在几年前,丰子恺的画作就已拍出不菲的价格,如《千家山郭静朝晖》以690万元价格成交。宋雪君开玩笑说,现在丰子恺一幅画的价值可以买一套房子了。但丰子恺在世时,却是一位非常慷慨的画家。“他的画作都是随手赠送他人,他与很多普通读者都是好朋友,布衣之交情很浓。很多人来信求画,丰先生会把收到的信放到书桌的第三个抽屉里,等有空就打开一封信,满足人家的要求。丰先生会根据信的内容思考再三,一丝不苟地画一幅给读者寄回去,就连盖图章的地方也要考虑再三,力求得体。就这样给读者寄去了大量的画。”但丰子恺又不是一概有求必应。宋雪君说,当时国民党高官孔祥熙为了给自己祝寿,愿意出高价请丰子恺给他绘一套《西湖四季景色图》,但丰子恺不假思索断然拒绝了,他还说了一句话:“富贵于我如浮云。”
  谈起外祖父对自己的影响,宋雪君说,“外祖父就是一个老顽童,每逢周六、寒暑假,孩子们都去他家,过年更是热闹。他从来不像现在的家长一样,逼着孩子学文化、学数学,从来都没有。他是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了孩子。”宋雪君说,丰子恺对孩子的教育非常灵活和有趣,在讲讲唱唱、做做游戏中就教会晚辈背诵《长恨歌》了,“他的方式教孩子很有效,我有一个小舅舅能背诵一万多首古诗词。丰先生的这些教学方法我们到现在都在用。”
  外人看来,文化大家盛名之下,其后代必定风光。实际上,丰子恺一生慷慨,画作随手赠送他人,留给后辈的作品寥寥无几。在宋雪君身上能看到,丰子恺留给后人更多是他们耳濡目染的文学气质和淡泊名利的品性修养。“丰先生从来不把自己的才华当做财产,他说人为了解决精神上的需求,必须要有艺术,他的艺术就像食粮、药品一样,应该送给大众。所以只要有要画的,他就送给别人。希望大家都去弘扬传统画,弘扬传统文化精神,这才是丰子恺一生中最重要的东西。”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