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防汛,做到“紧急”才能从容
2017年07月07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本报评论员 王学钧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面对“乖戾”的极端天气,防汛工作宁可“扑空”,也必须要留足“提前量”,做好充分准备,随时能战、战则能胜。城市防汛少不得“等雨来”时的精气神,城市治理也少不得“等雨来”时的精气神。
  雨季如期而至。当南方多省暴雨成灾的时候,北方多地也陆续进入防汛模式。7月5日,济南市政府连夜发布“紧急通知”,要求各级防汛指挥机构及各相关单位密切关注天气变化,积极应对,全力做好强降雨防范工作。
  “紧急通知”是对重要天气预报信息的及时回应。当天下午,济南市气象部门发出预报,预计6日白天到夜间全市有大雨,局部地区有暴雨,过程降雨量全市30-40毫米,局部地区超过80毫米。在对可能出现的恶劣天气进行认真考量之后,连夜发出通知,对各区县各相关单位提出明确要求,“紧急”将城市防汛工作升级至“临战状态”。“紧急”的背后,不仅有工作效率上的诉求,更有公共管理上的使命感、责任心。
  “紧急通知”是对城市防汛工作的从容部署。面对可能到来的强降雨,紧急通知对防汛工作给予系统性“关照”,从各级防汛指挥机构的工作要求到各类防汛抢险队伍和防汛料物的落实到位,从各类防洪设施的重点巡查到危险路段的交通管制,从在建工程的人员撤离到危旧房屋的人员转移,各方各面要求明确,毫不含混无一疏漏。通知虽然“紧急”,却毫无慌乱。
  不但如此,透过通知文本的系统铺陈,还可以看到一份“紧急”状态之下难能可贵的从容——这样的精神状态需要一个强有力的支持体系,需要有顺畅的应急响应机制、充足的人财物保障、高效的部门联动以及严格的检查与监督。
  这是一份似曾相识的从容。去年的7月19日,这座城市已经经受过一次相似的洗礼。面对天气预报中的大到暴雨,济南启动应急响应机制,“全民总动员”,城市防汛进入“紧急状态”。虽然预报中的暴雨姗姗来迟,但是,严阵以待等雨来的情景早已定格为这个城市最动人的历史时刻之一。也许就是从那个时候起,对这座曾经饱受暴雨之痛的城市而言,从容不仅意味着城市防汛工作的实力与信心,而且,作为一种可贵的精神气质,逐渐内化为整个城市治理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这个意义上,无论这场降雨最终是否有预报中的那么“强”,济南市政府连夜发出的“紧急通知”都一样值得点赞。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面对“乖戾”的极端天气,防汛工作宁可“扑空”,也必须要留足“提前量”,做好充分准备,随时能战、战则能胜。城市防汛少不得“等雨来”时的精气神,城市治理也少不得“等雨来”时的精气神。
  最后,让我们以去年本报社评中的一句话,向以“紧急通知”形式表现出来的从容以及为此默默付出的人们致敬——无论暴雨来还是不来、早来还是晚来,济南的努力都没有白费。面对可能到来的极端天气,全市多个部门的应急反应,展示的正是市民所期待的城市治理规范化和科学化。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