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选”学校填志愿“望文生义”选专业
不少考生不知道高校和专业该咋选
2017年07月07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6日下午5点,本科普通批首次志愿、自主招生批等填报结束。从高考公布成绩到填报志愿,不少考生纠结了十多天,很多考生甚至在最后两个小时内用掉了仅有的两次修改机会。记者了解到,由于认知水平和获知信息的方式有限,很多考生虽然报了志愿,却并不知道所报的专业未来会学啥、毕业后能干啥。

  本报记者 郭立伟      
12个志愿学校
一半多知之甚少

  6日下午3点,距离本科普通批志愿填报结束还有2个小时的时间,单县一中理科考生许田田用了第2次修改志愿的机会,改回了第一次填报志愿时的院校。
  “我想上好一点的学校,但是担心录不上,所以就报了这个学校的校企合作,觉得分数线可能会低一些。等我报完之后,又从别的渠道打听到,校企合作将来需要实习,有可能会耽误我考研,又把这个学校删去了。”可是到了下午3点,许田田自己越想越心慌,又硬着头皮把校企合作的学校填上了,“不管那么多了,先保证有大学上再说。”
  “填完这12个学校,就想好好睡一觉,听天由命吧。说实话,虽然填了12个学校,但一半多都是‘瞎蒙’的,不知道能不能录上,我只能把希望放在前6所,没有那么多时间对12个学校一一了解。”她无奈地告诉记者。
  而潍坊的文科考生沈伟在志愿填报系统关闭一小时后,又着急忙慌地向记者抛出五六个问题,询问济南大学的相关情况,包括学习氛围、考研等。这位考生考了559分,本来不想填报省内院校,6日上午临时决定将济南大学放在第一个。但在此之前,沈伟却对济南大学一无所知。填报完之后,自己也感觉心里不踏实,便急于从记者这里寻找答案。
  记者了解到,本科批次合并后,12个学校志愿,每个学校6个专业志愿,加起来就是72个专业,很多考生不知道如何选择。对大部分考生而言,12所院校中自己精心挑选过的一般只有一半左右。
财务管理比会计学
更适合当领导?

  “我想学会计,毕业后想去公司当财务主管,所以报了财务管理专业,我这个分数哪些学校比较合适?”日照理科考生刘欣问记者。在填报志愿的过程中,这样的问题比比皆是。首先,财务管理和会计是两个不同的专业,刘欣没有搞清楚,从大学本科阶段的学习来看,这两个专业绝大部分的课程是一样的,但到研究生阶段以及实务工作中,这两者还是有很大区别的。
  也有很多考生认为学财务管理比较容易当财务领导,这是完全错误的。公司招聘财务领导时,都会选择有一定工作经验的人士,而不会招应届毕业生。无论是财务管理还是会计专业的毕业生,一般都要从基层做起,比如先当出纳或会计,优秀者再成长为财务经理(财务主管),财务经理中的出类拔萃者可以成为CFO(首席财务官或财务总监)。
  而会计的层次很分明,拿到了含金量较大的证书,比如会计师、注册会计师,或有几年工作经验的求职者会很快成为人才市场的“香饽饽”。当然,拥有名牌院校的学历证书,对就业而言也是如虎添翼。但从整体来看,目前会计从业人员中,普通的财务人员占绝大多数,低层次人才供过于求,而高级人才却十分短缺。
  像刘欣这样的情况非常普遍,大部分考生对于自己所选的专业,说不出毕业之后具体能做什么,“先学着呗,如果专业不喜欢上大学之后再考虑转专业。”有一些考生面对记者的提问回答得云淡风轻,实际上在多数高校,转专业都不是一件易事。
  “考生进入大学后,发现自己报的专业跟自己想象中不一样,这种情况非常普遍。”山东财经大学招办主任王燕介绍,对大部分高中生来说,高一高二都停留在努力学习文化课、提高成绩的阶段,让他们在高考结束短短几天内决定自己将来学什么专业、报考什么学校,确实有点困难。 
  ApplySquare(申请方)学业规划专家杨宇舒也表示,不仅山东考生存在这样的问题,全国都比较普遍,“大部分考生无法在高考结束后对自己有一个明确的职业规划,选择专业也只是‘望文生义’。”(许田田、刘欣均为化名)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