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宝江
在德州市陵城区糜镇有个田家庄,经考证,西汉时期的盘县城就尘封于此。几千年前,古人在这一带用土山布局,使河水勾连八方,有规则地组成了一个“回”字形罗经盘的造型,盘县县城就因此得名。因古代盘与般通假,这里经常被称为“般县”。如今,鲁西北平原上曾出现的这片迷宫仍有遗迹残存。
“开了田家堰,淹了德平县,乐陵不来堵,淹到武定府……”这是当地流行的一首民谣。田家庄旧属德平县,村西不远处的一道古堰被叫做“田家堰”。《德平县志》中说:“邑西南有田家古堰一道,不能详所自始,其东田庐、城郭在焉。”千百年来,田家庄脚下的古城郭和古堰始终是一个历史谜团。经过近年来的考证,神秘的面纱终于被揭开,其中的古堰可以一直追溯到大禹治水之前的“鲧堤”。
古代所称的“堰”是用来截流分水的工程,田家古堰就是古河道分流的枢纽。田家庄往南1公里为基山,以前有勾盘河、鬲津河在这里交汇。县志中也说到田家堰的走向,“金堤自德州入禹贡、基山”,这是古堰朝向东南的另一端,在汉代时称“金堤”。顺着金堤向东南,在鲧堤刘村至今有鲧堤遗迹。古籍中说鲧是大禹的父亲,这里是他治水时留下的河坝,有些史学家也给予了认定。从“田家堰”上溯到“金堤”、“鲧堤”,都是不同时期治理河流的产物,可谓一脉相承。
在当地的很多传说中,有的说鲧治水失败后在基山被杀,他的一腔热血化作了水中三岛;还有的说,大禹在基山抗洪抢险时发现了“禹粮石”,挽救了灾区的饥民,治水大获成功。而神话传说能包含多少史实依据,自然有待商榷。
据1978年山东省地质局《德州地区农田供水水文地质勘察报告书》记载,“陵县——渤海农场大断裂带”正好经过田家庄一带。由断裂带形成的自然河流从西向东,数万年来一直流经这里,形成了当地水文化的摇篮。那么,鲧和大禹在此治水的说法也就有了一定的根据,并不是空穴来风。
提起田家庄的古城郭,老人们说,过去田家庄四周的“土围子”是借老城墙建的,分别有东、西、北、西北四门,至今东南角的遗址仍在;东门北边有一座“九神奶奶庙”;村子中部呈龟背状的古城址隐约可辨。
是什么原因让古城在后来的历史中一再被忽略?这与河流在此发生巨变有关。仅在民间和方志上就出现过很多河名,如红土沟、鬲津河、勾盘河、笃马河,纷繁复杂让人难以厘清。
在《水经注·卷五》上标注了盘县故城的位置,而且还提到,盘河是大禹治水的九河之一,东汉时公孙瓒曾在这里打败黄巾军。“由此再向东为白鹿渊水,平时是一片南北三百步、东西千余步、深三丈余的水域,只有等到夏季洪水泛滥,水深达到五丈,方能使整个盘河通畅流出,又经盘县故城北……”至此古盘城出现了!《德平县志》也注意到白鹿渊与盘县故城是一北一南相互依存的关系。
经考证,田家庄西北即是古代白鹿渊的所在。今天,这里有新老四条河流交汇,即马颊河故道、笃马河故道、新马颊河、大宗旱河,水面面积之大仍属罕见。河流之间的很多农田海拔仅在13米左右,而周围的村庄海拔均在18米以上,依然可见原先白鹿渊的“小盆地”面貌。
白鹿渊的名字与这里的人文历史也相互印证着。白鹿,也叫神鹿、麒麟,原型就是麋鹿。南岸的糜镇古称麋鹿镇,基山南坡有古村叫“见麟里”;北岸至今有著名的“玉麟寺”遗址,这里是远古天文观象台“北宫神鹿”的所在地;在范家桥村还出土了“戒贪现麟”石刻。漫漫白鹿渊水,不知掩映着多少古盘县的故事。
据《新唐书》记载,“平原般县陆乡,即陆终故地”。陆终见于《史记》等很多史籍,他是上古“火神”祝融部族中最关键的人物,承先启后,掌管天文历法、观象授时。
陆终等先人以观测日月星辰、鸟鱼花虫等天地物象的变化规律,来为人间制定时间标准,发布节气农时等,设计构建了“回”字形观象台系统,四面八方是土山和方台,全部用沟渠流水相连,这应是后世易道“罗经盘”的原型,主体面积80余平方公里。
汉高祖刘邦在平原郡设立盘县,高帝六年(前201年)号令天下县邑筑城,此后县城位置固定下来,是为西汉盘城。
盘县古城南依基山。据考证,基山原名“箕山”,与天上“东宫苍龙”星象中的箕宿对应,有四座山峰。箕山正西2公里是红土山,象征“北斗星象”,为整个观象系统的中心,这里的圜丘和方丘,图解着《易经》中所说的“太极生两仪”。在此向西是三刘村三座山丘,呼应着“西宫白虎”星象的参宿,向南有代表“南宫朱雀”的古凤凰城糜镇,北有“北宫神鹿”,正所谓“两仪生四象”。其他分置在八方、内外两层的观象台,至今称为山的还有白虎山、白花山、土山等土丘,还有县志中记载的一处“观台”,全部与“八卦”相印证。
2013年在古盘城笃马河的下游东北26公里处,考古发掘出了“尹家岳石文化”遗址,文物中发现的细石器年代在距今8000-10000年。因此,盘县拥有上古文明是可信的,在陆终故地——观象历法机构出现“立体罗盘”更是自然不过的了。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
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