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把写作看得比生命重要
“孩子诗人”苗得雨去世,告别仪式将于7月16日举行
2017年07月14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在70多年的创作生涯中,苗得雨共发表了400多万字的文章,2000多首诗歌,出版的主要诗集有《旱苗得雨》《庄稼歌》《山东歌谣》《沂蒙春》《闪亮的心愿》,以及《文谈诗话》《赏诗谈艺》等专著,晚年笔耕不辍,写了很多优秀的诗歌和散文,成为诗坛的常青树。
     7月12日23时,我省著名诗人、山东省文联名誉主席、作家苗得雨先生在济南因病去世,享年85岁。从14岁成为享誉全国的“孩子诗人”,苗得雨一直就是中国诗坛上有独特艺术风格的作家和诗人,70多年创作生涯留下了400多万字的作品。苗得雨对写作到了“痴爱”的程度,即便在重症病房,谈论的仍然是文学。他一生保有“诗心”与纯真,无论是对文坛后辈,还是对读者,都报以极大的热情。
  记者从省文联获悉,苗得雨先生的告别仪式将于7月16日下午1:30在济南殡仪馆举行。

  “孩子诗人”享誉全国
  苗得雨只读过私塾,年仅9岁开始对诗歌创作感兴趣。12岁时,正值抗战最后阶段,苗得雨成为沂南县某儿童团团长,主编黑板报,写了不少好作品。成名作《旱苗得雨》就是那时候创作的。14岁时苗得雨担任了沂南县某区的通讯站副站长,在写通讯稿之余写了大量诗歌。
  苗得雨的投稿采用黑板报的手法,非常漂亮,内容也好,最早发现其诗稿的是《鲁中大众》的领导宫达非,并重点推出了其诗作。1946年“孩子诗人”诞生,苗得雨走上文学道路。“孩子诗人”的美誉也为其后来享誉中国当代诗坛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苗得雨的儿子、山东省作协副主席苗长水告诉记者,父亲任沂南县某通讯站副站长之后,到了《农村大众》等报纸做编辑记者,建国后又到省文联工作,担任《山东文学》副主编,一干就是十几年,直到“文革”。“文革”中,苗得雨被下放干校,能干活能吃苦。“他性格乐观,身体也好,对苦难也是甘之如饴。”苗长水称,上世纪80年代初,父亲陆续担任省文联副主席,党组书记,直至1999年11月退休,此后长期担任省文联名誉主席和顾问。
诗坛常青树与时俱进
  谈到父亲苗得雨,苗长水说:“他一生都在创作。”
  近年来,苗得雨创作了大量散文和诗歌,其中散文涉及音乐、戏剧、美术甚至经济等领域,题材非常广泛,有大批的读者。苗长水告诉记者,父亲退休后一直保持几天创作一篇文章的频率,“我们都劝他别写了,但是过不了几天又出来一篇。父亲后来写散文像是纯真的歌者,他从不写阴暗面的东西,文章中充满乐观主义精神。他经历的磨难很多,但写的文章一直很乐观。”
  谈及苗得雨一生的创作,省作协副主席王兆山称,苗得雨先生是一位非常民族化、大众化、坚持现实主义创作的作家,他的作品非常接地气,原生态。“但他又很注重文学创作上的突破和与时俱进。其后期的诗歌充满对生活的思考与批判,闪烁着哲理。他晚年创作的散文甚至超过诗歌的数量,退休后出版了好几卷散文,有很多关于时代前沿的内容。他的思想一点儿也不守旧,一直与时代并行不悖。这一点儿非常值得年轻作家学习。”
  在文学史上,评论家周良沛甚至认为,“郭沫若的《女神》决不能顶垮刘大白的《卖布谣》;艾青的创作成就再大,也不能取代苗得雨。”苗得雨在中国文坛赢得了应有的地位。
重症病房里放不下创作
  “作为一个农村少年,被发掘成为一个‘孩子诗人’,我的父亲一直很感恩,一生都很感谢党。”苗长水说,在父亲那里,“生命与写作一样重要,没有写作,活着就没有什么价值了。”今年3月份,85岁的苗得雨因慢阻肺进入医院重症室,虽然病情很重,但老先生一直放不下写作。“我们跟他谈病情,他一直认为自己什么事情都没有。父亲天天盼着出院,要回家,要写作,要见老朋友。一开始我们给他稿纸让他继续写作,后来脑血栓发病,手提不起笔了,但还一直挂记着写作。在病床上谈的都是创作的事情,挡都挡不住。我们都劝他安心养病,他听不进去。”
  苗长水告诉记者,“父亲非常乐观,在住院的一段时间,他对自己之前创作的文章、存在哪里都记得一清二楚,嘱咐我们那篇稿子,要发给哪位编辑。”就在苗得雨去世当天,《文艺报》刊发了他之前创作的《京戏中三个好听的调》,在此前不久还发表了《忆战时农村剧团》,最后的岁月里苗得雨还创作了很多篇文章,没有发表。
一辈子保持着诗人的纯真
  谈及父亲,苗长水称父亲非常聪明,14岁成为“孩子诗人”说明他很有写作天赋,尤其在艺术上很敏感,研究戏剧、书法创作也很出色。“他对吃穿玩毫无兴趣,一生都保持着诗人的天真与纯真的秉性,待人待物天真又非常执着。他对待写作与生活的纯真,以及他那一代人的奉献精神,是我们这代人无法比的。”
  苗长水称,他一直劝父亲带着吃过不少苦的母亲多出去转转走走,出国旅游,但是父亲哪里都不去,觉得生活的济南就是他的阵地,每天读报纸,了解世界,写作,接待读友。“我父亲最引以为豪的就是退休之后创作了大量的作品,自己没有浪费时间。一看到发表作品,就非常有激情,想每一个人分享他的喜悦。每一篇发表的稿件他都整理得井井有条。我父亲去世后,他的书桌有点儿乱,我母亲说,如果父亲还活着,一定会很生气……”
培养后辈作家倾尽心力
  苗得雨生前非常注重与年轻写作者和读友的交流。“无论是什么人来信,请教他写作的问题,他都会给大家回信,遇到惺惺相惜的文友,还经常给人家寄书。我母亲,每次去邮局都能寄出去一大包书,累得胳膊疼。”苗长水说,他去外地交流文学,很多人都说收到过父亲的回信和书籍。“他对年轻作者那种满腔热情和真诚,是我们做不到的。他没有隐藏的东西,给读者回信,如果觉得没表达完整,还要多次给人家回信,指导别人写作。”
  王兆山也告诉记者,作为一位后辈写作者,他最想说的是,苗得雨对不同时期的青年作家都尽心关心和关怀。“苗得雨老先生长期在刊物工作,对培养山东后起作家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他手把手地帮助过非常多的作家。任何时候找他请教,他都会不厌其烦地给大家改稿子,指点稿子。”苗得雨在担任编辑以及省作协副主席期间,投入极大的热情培养年轻作家,帮助年轻人,甚至高于自己的创作。“他对文学创作真是兢兢业业。”
  著名作家刘玉堂至今还记得苗得雨对他的关心和帮助。山东作协副主席赵德发告诉记者,他从小就读苗得雨的诗歌,当时受了很大鼓舞,后来他也接触了很多苗得雨写文学创作感悟的文章,很受触动。“他的人格很值得敬仰和怀念。”

  旱苗得雨

文/苗得雨

苗得雨,苗得雨,
从小受苦又受穷。
爹爹逃荒下关东,
家里撇下几亩土,
全靠奶奶拉把着过,
吃的参子煎饼稀糊涂。

鬼子汉奸没人心,
逼粮催款猛似虎
揭去大锅还不算,
小绳拴了奶奶去。
一家大小哭成泥,
鬼子汉奸笑嘻嘻。
得雨跺脚暗发誓:
“长大报仇剥你皮!”

今年二月晴了天,
炮声一响人心恣。
八路军解放了俺家乡,
全家烧香又烧纸。
苗得雨,心欢喜,
旱苗得雨旺嗤嗤。
有朝一日苗长成,
棵棵庄稼黄金米,
军粮送到前方去,
慰劳辛苦的好同志。
  《旱苗得雨》是苗得雨12岁创作的作品,也是其成名之作。这首诗被列入1995年《文艺报》公布的《抗战文学名作百篇》。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