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育化德育 绽放生命的阳光
——古寨小学构建“心育化德育”体系
2017年07月14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本报记者 李孟霏 陈乃彰 
  通讯员 周玲 李梦华 杜玲

  阳光赋予万物生命,给予万物温暖。走进威海市古寨小学,“我就是阳光”这几个字让人感受深刻,从学校建设到师资力量,以及课本教程,因为有了阳光,让人如沐春风。
  近几年,学校也积极构建“心育化德育”体系——心育化德育文化为根,团队建设、课程构建为两大抓手,全力打造“我就是阳光”,让每个孩子都能绽放属于自己的阳光,人人成为温暖的存在。

  “心育化德育”体系
让生命绽放如花

  “心育化德育”融合积极心理和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旨在挖潜每位师生、家长的内动力,通过心育化文化的全面渗透、心育化团队的全员参与、心育化课程的全程浸润,让主动成为一种生活、学习的自然习惯,让生命自发绽放属于自己的光彩。
  学校首先建立了心育化文化,全面渗透,铺设阳光底色。以多样的内容形式,多侧面反复、持久地刺激学生的感官,通过渗透作用,影响、感召学生的心灵,促使学生实现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彰显我就是阳光。为每位学生的生命发展铺设阳光底色,让学生们健康、快乐、积极地成长。
  学校将我国传统文化和积极心理学相融,取其精髓。以“享受阳光人生”为阳光教育愿景,以“以爱育爱 主动发展 差异闪光”为办学理念,以“我就是阳光”为校训,以“温暖、主动、多彩”为核心素养,打造“正己化人 和而不同”的阳光教师和“守正尚能 各美其美”的阳光学子。此外,学校充分利用学校的每一面墙壁。让其传递温暖、体现主动、展现多彩。依据功能分为三大类。第一类是传递信念类。如文化墙、文化橱窗、阳光常识、能量层级等,把阳光教育的追求与信念,静静地浸润到师生的心田。第二类是示范引领类。如畅园中阳光少年、爱心走廊、爱在这里、操场上的足球明星、精彩瞬间、艺术廊里的名人名品、京剧知识、班级名片等,让正向拉动的力量处处可及。第三类是创意展示类。阳光展室展示学校特色创建的历程和成果,激励古小人奋进;楼梯、连廊、班级名片等展示平台,充分满足了孩子们展示多彩创意的最大需求。
  为了能更好的践行文化,学校投资20余万元,将整个教学楼五楼打造成心育文化茶馆长廊,迈入长廊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绿色的藤蔓,绿色孕育着生命,意味着希望,这营造了轻松舒适的良好氛围,让人的精神在不知不觉中愉悦起来。学校在原有谈话吧、快乐吧、游戏吧基础上,增设放松吧、宣泄吧、训练吧、活动吧,完善心理咨询各室建设,“一廊七吧”的建设为开展多样心育辅导奠定了基础。当有学生心情低落,心理辅导老师便带着孩子来到放松室,坐在舒适的椅子上,听着放松的音乐,心情便好了几分。再加上老师贴心的关怀,很多问题迎刃而解。
老师家长参与其中
润泽阳光品质

  在心育化德育方面,学校拓展多方资源,全校教师、家长等人人成为心育工作者,全员参与,以爱育爱,润泽阳光的品质。
  教师团队方面,学校领导集体坚守“管理就是帮助,就是成全;管理是修己安人的过程”的心育理念,创造性地开展“内求思维训练”,让其成为提升心力、聚焦能量的根本。学校还研究出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内求思维方法:内求思维模式、内求式沟通模式、PDP性格分析、内在天气报告、寻找心智模式、心灵绘画等等,对老师进行培训,要求教师根据需要,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心育策略。
  在师资方面,阳光教育一路走来,老师们逐渐变得温暖、淡定、喜悦。通过学习,老师们明白了“教育的困惑,源于生命的困惑。”大家一方面研究儿童的生命规律,一方面研究儿童的学习规律,研究的过程,让大家真正理解了“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通过培训,老师们掌握了更多的心理规律,从而促进了心育能力的提高。
  心灵工程需要家校携手一起。学校通过种种形式,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紧密结合,同步发展,全方位普及心理学、教育学知识,提升家长心育素养。家校联盟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发挥了强有力的合力作用,充分促进教师、家长、学生三者间积极互动,有力推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整体提升。
  本着“优化家庭教育,提升家长素质,改变家庭育人环境”的宗旨,自2006年起,学校启动了“阳光家庭”评选活动。学校还以“智慧家长讲堂”为平台,挖掘家长优势资源,开发家长课程,打造优秀家长讲师团,开展系列主题家长培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家长了解孩子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以及一些现代教育的特点和规律,促进家校及亲子、家长间的交流,以此提升家长的家庭教育水平,最终实现学生素质的提升。
心育化课程
优化阳光品质

  育人的核心载体是课程,从心出发,架构“我就是阳光”心育化全程德育课程体系,最大限度地整合育人目标、整合教学内容,构建主动、融合、实效的课程体系,实现全程浸润育人、优化阳光的品质。
  目前,学校的课程主要有主动型心育课程和融合型心育课程。
  主动型心育课程主要包括序列化心育课程、序列化绘画课程;融合型心育课程从学科、活动、资源三方面入手,将教育教学、校内外、家校三方面建立融合型心育课程,全方位普及心育。其中包括学科心育化和活动心育化。活动心育化包括构建“浸润课程、节日课程、仪式课程、安检课程”四大体验式活动课程。通过宣传发动、自主练习、成果展示三个阶段体验夯实养成。
  心育化德育,优化了师生、家长的阳光品质,也推动了学校的特色建设,2016年5月学校荣获“威海市特色学校称号”。周玲校长撰写的《办一所没有特色的学校》刊登在《人民教育》上,《教师管理中内求思维模式的运用》发表在《教师育人》,另有多篇论文发表在《中国教师报》、《教书育人》、《创新教育》等刊物。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