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待遇”也难弥补盲人新生的遗憾
2017年08月23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评论员观察 娄士强
  如果跟其他同学相比,学校确实为王宠提供了“特殊待遇”,但这份“特殊待遇”恰恰是公平的体现。学校既然录取了一名学生,就要对他负责,尽可能为他接受教育提供便利。
  在今年的高考中,安徽青年王宠考入东北师范大学,成为该校招收的首位盲人学生。经过协商,学校决定在与校园一墙之隔的居民楼中,为王宠租一套房子,由其母亲陪读,租房费用由学校全额承担。
  居住的问题算是解决了,但在这个处处以服务健全人为标准建立的校园里,王宠能否顺利地完成学业,还是个未知数。当然,也无法苛责学校,能够为盲人学生提供便利已属不易,而校园所处的社会环境本身,对包括盲人在内的残疾人就是“不友好”的。需要反思的也不仅仅是一所学校,因为在城市建设以及公共服务的各个领域,都习惯性地忽视了这些本就弱势的群体。
  如果跟其他同学相比,学校确实为王宠提供了“特殊待遇”,但这份“特殊待遇”恰恰是公平的体现。对于学校而言,录取了一名学生,就要对他负责,尽可能为他接受教育提供便利。对于健全的学生来说,学校有集体宿舍,如果集体居住环境无法满足盲人学生的生活需求,学校有义务换一种提供宿舍的形式。为了让王宠能够像其他学生一样,在这个为健全人设计的校园里享受校园生活,提供大一些的房子方便他的母亲陪读,也是理所应当的。
  学校这样做,既符合道义,也符合《残疾人保障法》的要求。在校外为盲人学生提供一套房子,不仅不过分,反而是不够的。试想,一个人读了好几年大学,却连个舍友都没有,也算是一种遗憾。就事论事,招收王宠的东北师大,是缺乏准备的,学校发布的公告也承认,校方在录取结果正式确定后,才获悉招收了一名盲人学生。之后校领导的高度重视,校方与学生和家长的13次协商,以及组织安排落实的“40余项工作”,恰恰说明学校没有处理类似情况的经验,校园里的各类设施和各项工作安排,此前也并没有针对盲人学生的充足准备。
  说到缺乏准备,又何止这一所大学呢?看看城市各处的公共设施,对盲人来说难言“友好”。单单一个盲道的问题,各地多有报道,可直到如今,有哪座城市敢说自己的盲道系统没有“陷阱”?这就不难解释,为何许多城市公共空间几乎看不到盲人。要知道,中国视力残疾人数为1200多万,其中四成以上是盲人。当然,这些能够公开查询到的最新数据,是权威部门2010年公布的,是通过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数据推算出来的。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盲人这一特殊群体的弱势地位。
  很多时候,城市对待盲人以及各类残障人士的态度,反映出城市本身的文明程度。其中,与残障人士有关的公共设施是否完备,应该是城市文明程度的最重要标杆之一。建设盲道之类的相关设施,本身就体现了对残障人士的尊重,因为这些设施能够让他们像健全人一样,独立地体验城市的生活,不需要处处依靠他人额外的怜悯。这样就不难理解,为何王宠对校外租房的安排仍感到遗憾,因为他和其他大学新生一样,希望能有一个丰富多彩的校园集体生活,而不是被孤零零地隔离在外。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