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科技为引擎 以创新为驱动
——齐鲁制药36年科学发展侧记
2017年08月31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本报记者 焦守广     

  这里的新旧动能转换“静悄悄”
  “加快新旧动能转换,促进经济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山东省第十一次省党代会报告中提到,今后五年,山东将牢牢抓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把加快新旧动能转换作为统领经济发展的重大工程。与其他企业不同的是,齐鲁制药动能转换有些“静悄悄”。
  在齐鲁制药生物医药产业园单抗原液车间里,冷光下的车间里,一个个不锈钢大罐经由密匝匝的管线连接成一个整体,科技感十足。
  在这个由厚厚的玻璃把整个空间隔成“外面”和“里面”的走廊里,从“外面”可以清晰地看到“里面”延绵几十米的设备,只有几个严严实实包裹在洁净服里的工作人员,“散落”其间。
  这样的场景,对于人们传统印象中,大工厂里机器设备轰鸣、人员穿梭往来的繁忙与嘈杂,是一种颠覆性的反差。这里安静到让人产生一种错觉,似乎能听到大罐里的生物细胞正在“嘶嘶”地生长。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在这大大小小罐里,产值动辄数千万甚至上亿元。这里是中国生物医药的前沿阵地之一,一系列疗效确切、价格可及、临床急需、安全无副作用、精准打击疾病细胞的单抗生物医药将在不久后问世……
  据介绍,这里有全国单体最大的生物医药项目,承载着济南生物医药千亿产业集群的发展重任,是山东省首批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肩负着引领全省工业转型升级重任。
  悄无声息中,这里正在完成转型升级,实现新旧动能转换。
  与一般行业不同,制药行业的一个典型特点是T0期的各种努力都是在为T1期的收获做准备。也就是说,他们现在正在收获的,是始于5年前、甚至10年前所进行的谋划、布局的结果。这期间,通过持续不断地匹配资源、一步一步把想法变成现实。
  从濒临破产到年收突破百亿元
  其实,纵观齐鲁制药36年的发展历程,正是一部以科技创新驱动、在新旧动能持续转换中实现企业高速稳步发展的历史。1981年,李伯涛同志被任命为党委书记兼厂长,正式确立从单一动物疫苗向人用药领域转型——这一重大决策成为齐鲁制药此后三十多年快速发展最大的“新动能”。
  上世纪80年代初,李伯涛提出“以改革为动力,以人才为根本,以市场为龙头,以科技求发展,以质量求生存,以管理求效益”的36字企业方针。成功研制人用药氨苄青霉素钠,抗癌新特药顺铂、卡铂相继研制成功并上市,抗肿瘤类新特药成为公司的人用药产品重要领域。至1990年,总产值突破亿元大关,利税过千万。异军突起,从濒临破产的小厂一跃成为济南市20家产值过亿元重点企业之一。
  1991年-2000年是稳步成长的十年。以产品创新为先导,开展国内外科研开发合作,保证公司产品“研发一代、生产一代、储备一代”,加大研发力度,优化产品结构,上马世界一流新项目,加大制剂项目建设,实现企业稳步成长。多个药品国内首家上市,产品领域涉及抗肿瘤、心脑血管、抗感染、肿瘤辅助类、基因工程等多个领域,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多个产品填补国内空白。至2000年,销售收入近10亿元,为后期快速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2001年-2010年则是高速发展的十年。全面深入推进市场战略、研发战略、精品战略、人才战略四大战略。深耕国内,把握先机,加速国际认证,全力开拓国际市场,贯通国内、国外两个市场,探索全球化发展路径。国际认证是产品进入国际市场的准入证。截至目前,齐鲁制药已相继获得美国、欧盟、日本、澳大利亚、俄罗斯等多个国家和地区高端法规市场的产品认证和批准。
  如今,齐鲁制药正突破超越,以全球发展视角,全面与国际接轨,全面提升管理水平,加速推进全球化发展战略。与世界顶尖药物研究机构深度合作,组建一流科研团队,瞄准行业最前沿,加速创新药物研发,抢占产业至高点。2014年销售收入突破百亿元,成为济南首家过百亿民营企业。连续多年进入中国医药工业百强榜前十。
  在刚刚举行的2017年中国民营经济500强榜单中,齐鲁制药是济南唯一一家上榜公司。
  上市新药200余个,千万患者受益
  瞄准疗效好、老百姓急需的大药,齐鲁制药与时间赛跑,不断加强科研攻关,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在抗感染、抗肿瘤、心脑血管、精神、神经等领域,相继研制出一大批新药、特效药,为数以千万计的患者解除了病痛。
  今年2月,由齐鲁制药成功首仿、国产治疗非小细胞肺癌“重磅炸弹级”一线靶向特效药物吉非替尼(伊瑞可)上市,国产吉非替尼的上市,打破了国外医药巨头在中国市场独家垄断的格局,大大拉低了产品的市场价格。齐鲁制药的吉非替尼从立项到获批上市用了6年时间,在业内看来,这已经很快,齐鲁制药集团总经理李燕坦言是因为“没有走弯路”。她表示,做科研就得高标准、严要求,齐鲁制药选定的是国内最权威、研究质量最高的药品临床试验基地,按照与国际接轨的方式进行严格的临床试验,花费高达百万元。期间经历了严格的“7.22临床核查”,一次性零缺陷通过,最终首家获批上市。
  “做好仿制药,努力去做创新药,最终实现国际化。”李燕用三句话道出了齐鲁制药未来的发展方向。
  截至目前,公司累计研发上市新药200余个,其中,近30个药物填补国内空白,申请发明专利380余项,获得发明专利授权250余项,4个药物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十一五以来承担国家重大科技专项21项,成为企业向前发展的不竭动力。
  在济南市国税局公布的2016年国税税收收入纳税百强企业排行榜中,齐鲁制药位列前十,除齐鲁制药外,其他9家公司非央企巨头即省属大型国有企业集团,齐鲁制药是唯一一家入榜的济南本土企业。自2009年以来,齐鲁制药连续多年位列该局各年度国税税收收入纳税百强企业排行榜前15名,是济南唯一一家持续进入榜单的本土企业,且排名呈上升趋势。
  2000年以来,齐鲁制药已累计上交税收超过80亿元,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投入逾千万元,实施精准扶贫
  作为一家医药企业,公益既是义务,也是责任。齐鲁制药长期致力于包括扶贫在内的各类社会公益事业。近年来,齐鲁制药相继投入逾千万元,瞄准因病致贫、因病返贫这一致贫“顽疾”,与各地政府、大型医院、科研院所、新闻媒体、社会公益组织广泛合作,大力实施精准医疗扶贫。
  今年7月,“2017山东对口支援喀什光明行”活动在新疆喀什地区疏勒县启动,为受援三县200例符合手术条件的白内障患者免费实施手术。作为此次“喀什光明行”活动的协办方之一,齐鲁制药倾情助力,公司以多种方式参与其中,尽全力帮助喀什地区深受白内障之苦的维吾尔族同胞们重见光明,恢复健康。由公司捐赠的一批眼药水从济南发至新疆喀什地区疏勒县,用于帮助受助的维族同胞白内障术后康复。
  7月25日至26日,陕西省榆林市遭受持续强降雨,绥德、子洲两县遭遇百年一遇特大暴雨,洪灾致使两县水电、路、通讯、民房等基础设施严重受损,绥德13.53万人受灾,造成损失达22.65亿元,子洲受灾人口达到12.03万人,直接经济损失达到38.7亿多元。灾情发生后,齐鲁制药立即牵头发起捐赠药品活动,将价值近5万元的呼吸类、抗感染类急救药品安排专车急送至受灾县城救灾药品接收点。
  8月8日晚,四川阿坝州九寨沟县发生7.0级地震,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灾害发生后,齐鲁制药与全国人民一道,第一时间组织人力和物力投入到抗震救灾中。齐鲁制药集团销售总公司四川分公司经理孙远立向全体员工发出“爱心捐款倡议书”,短短一下午共募集到50260元人民币。
  30多年来,齐鲁制药同样把环境保护作为企业发展的根本约束,以最严格的标准进行环境保护。在截至目前全国已建成的8大生产基地中,齐鲁制药每一个生产基地建设之初就同步高标准甚至超前规划建设废水、废气处理设施,环保水平均处于全国同行业先进位置。
  上世纪90年代开始,齐鲁制药总部基地厂区就探索出了中水回用经验,并在全集团推广。截至目前,仅用于废水、废气处理的固定设施投入累计已超过9亿元,每年用于相关设施的运行费用达7000万元,在行业内处于领先地位。
7月16日齐鲁制药生物医药产业园揭幕投产。
  济南首家过百亿民营企业、中国医药工业百强榜前十、山东工业突出贡献企业……从濒临破产的小厂逐渐成长为年销售收入145亿元的国内大型综合性现代化制药企业,齐鲁制药一年一小步,十年一大步,走过了36年的跨越发展历程。36年间,不忘初心,不改初衷,齐鲁制药胸怀家国情怀,全面践行社会责任,以科技为引擎,以创新为驱动,在企业转型升级,新旧动能转换中朝着“建成中国最强大的医药企业,跻身世界医药强者之林”的目标不断迈进!
齐鲁制药生物医药产业园单抗原液车间。
齐鲁制药万人签名爱泉护泉保泉。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