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办小厂助我成长
2017年09月05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1990年初,刚刚十八岁的我,来到位于天桥区工人新村北村的天桥益民冷饮厂。
  这是一个街办福利小厂,坐落于北村密密麻麻的楼群里面。厂子虽小五脏俱全,从生产到储存到销售,产供销一条龙,渴望学习、年轻进取的我如鱼得水,在几个专业师傅的指导下,业务能力与日俱增。
  负责车间生产的是一个姓吕的老人,他认真谨慎、固执又谦卑地坚守着冰糕人的职业操守。从配方到配料,从加工到火候,一丝不苟严格按照传统的工艺要求我们。进入冷饮厂我才知道,冰糕之所以吃了不闹肚子,是因为用的原料煮开到沸点,模具是洗了又洗,冰糕棍提前浸泡消毒,冰糕包装袋是紫外线消毒密室储存,操作工人全身白色工作服,必须戴工作帽戴口罩,穿大胶鞋进出必须走消毒池消毒。原料严格按配方煮开凉透后,放到干净的大缸里,在模具里依次放好冰糕棍,开始往各种造型的模具里倒,然后放进车间中间的大制冷池。池子是盐水池,零下二十多摄氏度不结冰,池子温度越低,冰糕成形得越快。等到冰糕完全冻成形,提出模具往温水里一浸,稍微一用力就把做好的冰糕提出来了。紧接着是流水作业包装、装箱、入库,等待着炎炎烈日被人们抢购一空。
  冰糕厂的心脏是机房,产量的高低都要看冷冻机的效率。喜欢摸索钻研的自己,没事就往机房跑。制冷工胡师傅、电工吴师傅,都是出来干第二职业的,他们尽心尽力教授我。工作之余,我们几个其乐融融,醉酒当歌。跟着他们,我不仅掌握了好多专业知识,更重要的学到了为人处世的道理。
  小厂有小厂的好处,多专多能,助我练就多面手。从车间工艺,机器操作维修,到简单的电路处理,有时还去客串一把锅炉工。那时候厂里有一部北京130,一早一晚我就缠着司机带我去练车,还别说,从来没有摸过车的自己,竟然也学会开车了。  
  厂子是福利小厂,因为季节性太强,除了十几个肢残的工人,其余的主力人员都是聘任制,正所谓“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每到旺季都会招一部分季节工,多则半年,少则三五个月。我们在一起处熟了有感情了,每到了分别的时候,难舍难离。我至今还记得,负责做饭的冬青,性格迥异的爨式姐妹,大大咧咧的月荣……纯真的年代,做梦的年龄,不管相聚短长,都会在心底留下美好的印象。
  现在想来,那时的工作态度不可谓不端正,上下齐心,厂长也是锐意改革的少壮派,无奈外地大品牌频频入侵,对本地小厂造成很大压力。苦苦支撑三年后,冷饮厂终于宣告破产。厂子倒闭,我们的心酸和失落自不必说。要说最大的收获,就是在厂三年,找到志同道合的挚爱,自此同甘共苦,相伴一生。
  现在厂子的位置,早已开发成了楼盘,唯一没变的是前面的煤店。时光荏苒,诸位师傅身体可好?当年的小伙伴们都过得好吗?在一起的日子是我们最美好的回忆,这份情谊,伴我们继续成长,直到永远。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