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我们一起飞
2017年09月06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坐在孩子大学校园的图书馆前,我才渐渐明白了此行送孩子入学的意义。
  送孩子入学,忙碌的爱人也放下工作同来,似乎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没有去考虑为什么。当然,现在很多家庭不必考虑经济问题。不像以前,为了给父母省近百元的路费,从未出过远门胆小的我咬咬牙,一个人背着大包,怀着“风萧萧兮易水寒”的悲怆独自踏上火车。也不是像媒体批评的那样,我们溺爱孩子或者孩子低能,他一个人来学校应该没有问题,而且,如果连购买生活用品这样的事情他都对付不来,以后如何一个人面对大学生活?
  一路奔波,安顿好宿舍后已十分劳累,但我坚持在校园里四处走走,看看。食堂、超市、学院大楼、图书馆,这些孩子以后经常来到的地方,都亲自走一遍。这样他说起每天的活动,我的脑海里就会浮出相应的画面:图书馆高大宽敞,进门右边有一个别致的小咖啡馆,可以一边看书一边喝咖啡;学院大楼临近图书馆,几座楼房相连,不熟悉很容易迷路,楼前不远处草坪上矗立着学校的校训;校园如此之大,步行是不可能的,孩子出来必须坐校内的2号线小公交车。
  来的路上看到一篇文章《允许父母最后一次把你当孩子》,很喜欢其中一段话:这次送你来,不是为了帮你什么,而是为了跟你做一个仪式感的告别。从此,我们互不相欠,你在学校为你的未来打拼,我回家乡为我的余生努力。
  说实话,对于孩子开学,我有点急不可待。为了孩子高考,高三一年,我几乎把自己的事情都放置一边,一大堆事情要做,只等着他开学才能全力以赴。也明白,孩子大了,终要面对自己的人生,父母再依依不舍,也要放手让他自己去飞。但即便如此,最后转身时还是忍不住眼睛一湿,只好低头快步离开,心里自嘲,自己终究也过不了伤感这一关。
  这几天各大学陆续开学,到处是相关的话题。有一篇文章在朋友圈转发,题目是:宝贝,盼你飞,又怕你飞。说面对孩子即将离开,天下的父母都拥有同样矛盾的心情。新生群里,好多家长分享孩子离开后如何心里空荡荡没有着落。甚至高中群里很多父母就把太多精力都放在孩子身上。心里很不以为然,父母为什么总是那个遥望孩子背影落寞的形象?为什么要怕孩子飞?
  孩子有孩子的人生,我们有我们的世界。回来路上,终于可以安静阅读喜欢的书籍,开始安排自己的科研和写作计划。当我的作品发表科研出成果时,我要让儿子交上他大学里的满意答卷。
  儿子,你张开翅膀,去属于你的天空飞翔,我希望,我不是在你的身后远远凝望,而是在你的身旁,我也是飞翔的姿态。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