叫停家长签字,凸显教师职责所在
2017年09月18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学校教育是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必须“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家庭作业”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就应该由老师承担起批阅的职责,不能随意转交给家长。不少家长在辅导孩子做作业时会表现得很业余,也很情绪化,这种角色错位也为正常的代际沟通增加了不应有的障碍。
  新学期开学伊始,很多家长的业余时间都被孩子的家庭作业“套牢”了,每天下班之后陪孩子写作业、签名字,已经成为家长们的“例行家事”,也让他们感到不胜其烦。近日,浙江金华金东区实验小学独辟蹊径,发布了“让家长告别检查作业”的公约,不再要求家长为孩子的家庭作业签字。
  在学生“家庭作业”普遍成为“家长作业”的今天,该校独树一帜的变革,很快就得到了众多家长和老师的热议。在舆论场里,既有赞同的,也有质疑的。对于家长是否应该签字的问题,如果仅以结果为导向,确实容易出现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争议,最终也许只能得出“各有利弊”的结论。但是从教师履行职责的角度看,“家庭作业”确实不能变成“家长作业”,家长也无法取代老师在批改“家庭作业”时的特殊作用。 
  老师让家长检查、签字,主要目的是为了保证“家庭作业”的成功率。在这个过程中,事先无准备的家长要“备课”,没有跟上学习进度的学生要“补课”。家长签字虽然可以证明学生的作业“已完成”,但是并不能真实呈现学生的完成状况。如果没有家长参与,学生即便做错作业也不是毫无价值,起码老师可以由此看出学生的薄弱之处,以便以后因材施教或者调整教学进度。而家长的协助完成,恰恰掩盖了学生的不足,也容易导致老师错判教学效果。
  更为重要的是,从家长签字开始,“家庭作业”就逐渐变成了“家长作业”,很多学生也逐渐丧失了学习的自主性,在做作业的过程中遇到一些障碍就先征求家长意见,而不是自己去思考和探索。现在,很多人都认识到了当前教育对学生创造力和思考力的压制,却很少反思其根源在哪里。其实,从入学的第一份“家庭作业”开始,很多学生就被捆绑在家长身上了,学习不能自主,生活不能独立,最终被培养成“巨婴”。这样的例子并不罕见。
  很多老师要求家长给“家庭作业”签字,也是用心良苦,就是希望家长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甚至可以通过做作业增加家庭里的代际沟通。但是,不能因此混淆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区别。学校教育是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必须“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家庭作业”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就应该由老师承担起批阅的职责,不能随意转交给家长。虽然现在很多家长都接受过高等教育,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可以胜任对子女的教学工作,不少家长在辅导孩子做作业时会表现得很业余,也很情绪化,这种角色错位也为正常的代际沟通增加了不应有的障碍。
  很多老师之所以需要家长协助学生完成“家庭作业”,很重要的原因是教学能力欠缺,不能在正常的教学时间内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不得不用大量的“家庭作业”来掩盖这种缺陷。所以,要让更多的家长摆脱“家长作业”之累,除了唤醒老师的职责意识,还要不断提高老师的教学能力,真正让教师成为教学的主人。否则,老师只管布置作业,家长只做“甩手掌柜”,最终也可能让学生掉在空当里。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