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使者
2017年09月24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本报记者 张玉岩
 越来越多外国人想学中国话
  现在泰国幼儿园打广告,都宣传会提供三种语言教学——泰语、英语、汉语,汉语已经成了幼儿园的竞争砝码。而在山大的陈松松看来,中泰双方关系的紧密,最直观的感受就是飞机航班的变化。
  从2009年开始,陈松松一直在泰国做汉语志愿者。2009年,即便是从广州飞泰国的航班都很少。有两年他一直是先飞韩国,再到曼谷。后来,山航推出了节庆包机,再后来,每周一三五有了直飞泰国的航班,现在不光每天有航班,还有到泰国多个城市的选择。
  陈松松说,现在泰国有很多中资企业,因为泰国是东南亚经济中心之一,很多中资企业都选择把总部设在泰国。中国大使馆附近一条街的房价越来越高,浪潮、碧桂园、华为等中资企业都选择在这里设立总部。
  随着中国影响力的增强,泰国人只要学习汉语,就能够得到更多的就业机会。“刚来泰国时,听说有四五百人在学习汉语,我觉得市场上根本消化不了这么多人。”陈松松说,“现在看来,旅游、销售等行业需要懂汉语的人太多了,特别是有专业技能又会汉语的人。”
  不仅是在泰国,即便是远在美洲的西班牙语区,对中文的需求也越来越大。程世芳是人大的公派汉语教师,刚刚结束在哥斯达黎加大学孔子学院3年任期,回到国内。2010年,程世芳参加了“汉办海外志愿者小语种培训计划”,在哥斯达黎加学习了一年西班牙语,后来做了两年汉语志愿者、三年专职教师。
  哥斯达黎加,在美洲大陆最狭长的地区,2007年才与中国建交。就是这样一个太平洋彼岸的国家,程世芳也明显感觉到了当地学习汉语的人在猛增,最近5年,首都圣何塞的民间汉语教学机构至少增加了两家。而哥斯达黎加中哥文教中心,作为当地唯一有官方背书的民间汉语教学机构,已经跟哥斯达黎加教育部合作,开始在公立中学开设汉语课。每年对汉语教师志愿者的需求量,也从三四个人急剧增加到20人左右。
  根据国家汉办官方网站公布的数据,截至2016年年底,全球140个国家(地区)建立512所孔子学院和1073个孔子课堂。目前山大已经在海外建设了8所孔子学院、1所独立孔子课堂和8所下设孔子课堂。从2007年开始,10年间,已经派遣国际汉语教师志愿者571人次,分布于17个国家,在100余所大中小学及海外孔子学院从事汉语教学和文化推广工作。
你情我愿才能办好孔子学院
  孔子学院的设立就像是结婚,只有双方你情我愿才能顺利进行,山大孔子学院工作办公室张晓辉老师这样理解孔院的设立。
  山大从2005年开始布局孔子学院,2007年迅速建立了7所孔院。此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山大将提高这些孔子学院的质量作为重点,直到2015年才成立了第8所孔子学院——美国加州大学圣芭芭拉分校孔子学院~。得益于双方的友好沟通和合作,美国这个孔院运行的非常好。
  早在2012年,美国加州大学的知名学者杨美慧教授访问山东大学,并且表达了想要在加州大学设立孔子学院的想法,回国后立即向加州大学提出了建院申请。不过,这所孔子学院的建成实属不易,前前后后两年多的时间,加州大学经过了数场讨论,仍无法决定究竟要不要建这所孔子学院。
  讨论中不乏反对意见,比如说孔子学院的建设是否会妨碍学术自由、课程设置是否一刀切等。就是在各种声音的拉锯战之下,加州大学最终同意了杨美慧教授的申请,两方签订了战略协议,并于2015年2月开院,那时候也正是各种争议声音正浓的时刻。
  包括志愿者和公派教师,在跨国文化的交流中,都会遇到棘手的问题。在荷兰莱顿大学做专职教师的杨兆乐还清楚记得,在一次讲座过程中,一名荷兰的学生直接向他提出了质疑:汉语教学是否是一种“文化侵略”?
  面对这样有攻击性的问题,杨兆乐并没有一味的反驳。“我反问在座的学生,你们对中国到底了解什么,同时对美国又知道多少。”杨兆乐说。事实上,中国作为GDP排名世界第二的经济体,被西方了解的是很少的。杨兆乐说,在跨文化的交流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不理解,我们所做的不是反驳和情绪的爆发,而是讲清楚现状和事实,说明白自己的观点和理解,这样才能赢得掌声。
  蒙古国立大学孔子学院副院长其米德策耶教授,在蒙古是首屈一指的汉学家,他翻译的作品两次获得蒙古国金羽毛文学翻译奖。他曾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经过10年的发展,蒙古孔子学院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已经成为蒙中两国人民之间的语言之桥、文化之桥。
  其米德策耶提到,近六千年世界上出现过26个人类文明形态,其中只有中国文明是唯一长期连续发展而未中断的文明。他还认为孔子“和而不同”的思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待不同,应该采取积极的宽容的态度,用一种制度、一种文化、一种宗教来统一世界,是不可能的。
入乡随俗才能润物细无声
  每位志愿者在出国之前,都会接受汉办的统一培训,大约40天左右的时间。在这40天里,除了学习如何进行汉语教学,志愿者还会学习怎么编中国结,如何剪纸,练习书写毛笔字,甚至会学习怎么唱京剧,学一种带有民族特色的乐器,比如葫芦丝。这些带有中国元素的技能,是每个志愿者的必备技能,也是志愿者出国大礼包中的必备物品。
  “所谓的志愿者出国大礼包,有一套教学光碟,一个移动硬盘,一捆毛笔,宣纸,四五个中国结……”一名曾经的汉语志愿者回忆,到泰国之前,不知道会被分在什么地方,也不知道环境如何。培训时已经打了预防针说条件差距很大,有的人住别墅,有的人住小木屋。所以大到铺盖蚊帐床单,小到灭蚊器刀叉勺都要备齐。
  实际上,物质的东西好准备,汉语志愿者最需要悉心准备的,是学会如何高效地推广汉语教学以及中国传统文化。如果现在还说孔子学院是包饺子、打太极拳的层次,那是很不公平的。
  在泰国教了近十年汉语的陈松松坦言,在2013年之前,大部分汉语教学工作还偏重形式上的东西,“大概就是带有中国元素的东西,不外乎中国结、剪纸、毛笔字这些文化符号的传播。”而从2013年开始,工作的重心开始越来越偏重于汉语的教学。“驻泰国的前任大使宁赋魁先生,就曾经专门对我们强调过,不光是要发展数量,还要发展质量。”
  作为泰国玫瑰园孔子课堂的中方负责人,陈松松总结在泰国近10年的教学经历,最有效的还是“入乡要随俗”,传播中国文化也是建立在尊重当地的基础上。在玫瑰园学校,孔子课堂的志愿者教师工作办公都是与当地老师一起。“我们从来不给新来的志愿者老师一种错觉,让他们认为孔子课堂和当地学校是分开的两部分。”陈松松和小伙伴们还考虑过经营微信公众号,而微信在泰国的普及率并不是很高,他们就在脸书上做了一个公共页,通过自媒体的形式推广汉语。
  蒙古国立大学孔院院长朱军利认为,孔子学院要扎根于当地社会,融入当地人的生活,潜移默化地传播语言和中国文化,只有这样才能出效果,而不是“水过地皮湿”。
  在他周围,有很多一家人都在学习汉语的,一对双胞胎姐妹花连续两次参加孔院举办的舞蹈大赛,蝉联冠军。而她俩学汉语是受妈妈的影响,妈妈曾经在中国留学,姐妹俩的成绩又影响到她们的亲戚朋友,他们也在考虑学汉语。
  “这样的案例还有很多,汉语教学和文化推广就是一项富有生命力的民间友好交流工程,可以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朱军利说。往往一个孩子开始学汉语,可以带动周围30-40名家族成员关注中国、了解中国,对中国产生好印象。蒙古国立大学孔院现在有5000多名在读学生,这就意味着正在为5000个蒙古国家庭传播中国语言和文化,至少有150000人因为孩子或亲戚学汉语而开始对中国友好,而且这种影响力会呈现几何数加速增长。“正所谓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